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液晶的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1.1.1 液体分子的位置和取向有序 | 第9页 |
1.1.2 液晶基元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第9-10页 |
1.2 分类 | 第10-13页 |
1.2.1 根据形成的条件和组成分 | 第10-12页 |
1.2.2 根据介晶基元在大分子链中的位置分 | 第12-13页 |
1.3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第13-15页 |
1.4 表征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热台偏光显微镜 | 第15-16页 |
1.4.2 差示扫描量热 | 第16页 |
1.5 液晶高分子的应用 | 第16-19页 |
1.5.1 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 第17页 |
1.5.2 液晶自增强材料 | 第17-18页 |
1.5.3 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 | 第18页 |
1.5.4 纤维光学领域 | 第18-19页 |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2页 |
1.6.1 课题提出 | 第19-21页 |
1.6.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新型二元酸的设计 | 第22-4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分子结构设计降低熔点的一般方法 | 第22-30页 |
2.2.1 取代基以侧基的形式存在 | 第25页 |
2.2.2 引入非线性链节 | 第25页 |
2.2.3 柔性链段的引入及其结构 | 第25-27页 |
2.2.4 新型二元酸的设计 | 第27-30页 |
2.3 实验 | 第30-37页 |
2.3.1 实验材料及所使用的主要设备 | 第30-31页 |
2.3.2 单体制备 | 第31-33页 |
2.3.3 聚合物制备 | 第33-36页 |
2.3.4 仪器分析 | 第36-3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2.4.1 红外谱图分析 | 第37-40页 |
2.4.2 二元酸的聚酰胺的热性质 | 第40-44页 |
2.4.3 二元酸的柔顺性分析 | 第44-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新型二元酸的制备 | 第49-74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反应原理 | 第50-53页 |
3.2.1 缩合反应原理 | 第50-51页 |
3.2.2 羧基化原理 | 第51-53页 |
3.3 实验 | 第53-56页 |
3.3.1 实验材料及所使用的主要设备 | 第53-54页 |
3.3.2 新型二元酸聚乙二醇双(4-羧苯)醚的合成 | 第54-55页 |
3.3.3 分析检测 | 第55-5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6-71页 |
3.4.1 合成阶段中间体收率及其纯度讨论 | 第56-63页 |
3.4.2 水解阶段收率的讨论 | 第63-71页 |
3.5 扩大实验 | 第71-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