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刘言史诗歌论稿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2-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刘言史诗歌研究成果第14-17页
        (一)专著第14页
        (二)论文第14-15页
        (三)版本及流传情况第15-17页
第一章 刘言史诗歌的创作渊源第17-47页
    第一节 地域渊源:燕赵骨血、南北经络第17-22页
    第二节 文学渊源第22-33页
        (一)与《诗经》、楚骚的文学渊源:内涵精神、语料、修辞第22-28页
        (二)与韩孟派系的渊源:以诗立言、重视古体、审丑意识第28-33页
    第三节 思想渊源第33-47页
        (一)三教融合:退而求其次的行儒,内敛化的宣道,超时自审的入禅第33-43页
        (二)中隐思想:“偃蹇”其外、“吉安”其中的“范莱芜”之流第43-47页
第二章 刘言史诗歌题材类型和思想内容第47-70页
    第一节“不拘时调”的写景寓物第47-54页
        (一)诉奇求新的写景第48-50页
        (二)用意深妙的寓物第50-54页
    第二节“五味杂陈”的即事感怀第54-64页
        (一)岁时民生第54-58页
        (二)酬答寄赠第58-61页
        (三)羁旅怀乡第61-62页
        (四)日常纪行第62-64页
    第三节“敛思寄我”的咏史怀古第64-67页
    第四节“优游自然”的边塞创作第67-68页
    第五节 托喻既深的代言第68-70页
第三章 刘言史诗歌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第70-84页
    第一节 刘言史诗歌的风格特征第70-75页
        (一)前期美丽华赡,错彩镂金第70-71页
        (二)后期古郁苍凉,淡泊超诣第71-75页
    第二节 刘言史诗歌的艺术成就第75-84页
        (一)善于白描,摹写自我第75页
        (二)善于拟境,意象跳跃第75-76页
        (三)凝字炼句,妙语藏春第76-77页
        (四)诗中有画,善于烘托第77-80页
        (五)求奇尚险,注重想象第80-81页
        (六)其他艺术手法第81-84页
第四章 刘言史诗歌的评价及其定位第84-101页
    第一节 翁方纲:作比李贺,色浓喻曲第84-86页
    第二节 皮日休:乐府为体,刺讽为教第86-87页
    第三节 严羽:吟咏性情,以禅喻诗第87-92页
    第四节 刘言史的诗史定位:中小诗人的代表,中晚唐诗过渡的典型第92-96页
    第五节 刘言史诗歌存疑:归属、指代、“一作”辨疑第96-101页
结语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附录一第109-118页
    表 1. 刘言史作品叠词统计第109-111页
    表 2. 用典统计表第111-115页
    表 3.颜色词统计表第115-118页
附录二 刘言史诗歌校注第118-163页
导师及作者介绍第163-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第164-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伪满时期日伪宪警的“思想对策”研究
下一篇:《彭公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