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 第9-10页 |
1.1.1 环境影响评价肇始 | 第9-10页 |
1.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创立 | 第10页 |
1.1.3 国际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 第10页 |
1.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 第10-13页 |
1.2.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 第10-11页 |
1.2.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三步曲 | 第11-12页 |
1.2.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 第12页 |
1.2.4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规体系 | 第12页 |
1.2.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第13页 |
1.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与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15-22页 |
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 第15-17页 |
2.1.1 对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的目的 | 第15页 |
2.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准 | 第15-16页 |
2.1.3 生态学评估基准 | 第16页 |
2.1.4 生态评估要点问题 | 第16-17页 |
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及意义 | 第17页 |
2.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和趋势 | 第17-18页 |
2.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问题 | 第18页 |
2.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第18-22页 |
2.5.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 第18-20页 |
2.5.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内容 | 第20页 |
2.5.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要点 | 第20-22页 |
3 本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3.1 区域环境现状的调查 | 第22页 |
3.2 区域环境现状的评价 | 第22页 |
3.3 水利工程对区域的生态体系影响评价 | 第22页 |
3.4 水利工程完成后的生态保护措施 | 第22-2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4.1 现状调查 | 第23页 |
4.1.1 调查内容 | 第23页 |
4.1.2 调查方法 | 第23页 |
4.2 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4.3 研究项目的评价重点 | 第24-25页 |
5 区域环境现状 | 第25-30页 |
5.1 自然状况 | 第25-27页 |
5.1.1 地形、地质与地貌 | 第25页 |
5.1.2 水文、气象与径流 | 第25-26页 |
5.1.3 土壤和土地利用 | 第26-27页 |
5.2 社会环境状况 | 第27-28页 |
5.2.1 社会经济 | 第27-28页 |
5.2.2 人群健康 | 第28页 |
5.3 主要区域环境问题 | 第28-30页 |
6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 第30-36页 |
6.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 第30-31页 |
6.1.1 污染源调查 | 第30-31页 |
6.1.2 污染源评价与预测 | 第31页 |
6.2 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 第31-36页 |
6.2.1 生物资源与生态体系 | 第31-35页 |
6.2.2 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 第35-36页 |
7 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体系影响评价 | 第36-46页 |
7.1 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预测 | 第36页 |
7.2 区域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变化影响评价 | 第36页 |
7.3 区域内自然体系的稳定状况影响评价 | 第36-37页 |
7.4 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质量和评价 | 第37-38页 |
7.5 水环境影响评价 | 第38-43页 |
7.5.1 对水温的影响评价 | 第38-39页 |
7.5.2 对水库水质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39-43页 |
7.6 对森林植被及珍惜植物的影响 | 第43页 |
7.7 对三亚市生态建设总体目标的影响 | 第43页 |
7.8 对三亚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7.9 施工活动对植被调控能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7.9.1 枢纽建筑物建设对植被的影响 | 第44页 |
7.9.2 土石料采集和堆放对植被的影响 | 第44-45页 |
7.9.3 专项工程施工对植被的影响 | 第45-46页 |
8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 第46-48页 |
8.1 生态影响的消减 | 第46页 |
8.2 生态影响的恢复 | 第46-47页 |
8.3 生态管理 | 第47-48页 |
9 结论与分析 | 第48-52页 |
9.1 工程前后用地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 第48页 |
9.2 工程施工和运行前后对区域自然体系的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9.3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9.3.1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 第49页 |
9.3.2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 第49页 |
9.3.3 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9.3.4 水库富营养化预测分析: | 第50页 |
9.4 对三亚市生态建设总体目标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9.4.1 对三亚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9.4.2 对森林植被及珍稀植物的影响分析 | 第51页 |
9.4.3 土石料采集和堆放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 第51页 |
9.4.4 专项工程施工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宁运河大隆水利枢纽工程影响区域主要植物名录 | 第55-65页 |
附录二 海南大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附图表 | 第65-77页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