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现代性话语”-对我国旅行游记类畅销书的文本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4页 |
(一) 缘起及研究方法 | 第7-11页 |
(二) 文本框架所传达的话语:反现代性 | 第11-14页 |
1. 关于现代性 | 第11-12页 |
2. 反现代性并不是一个宏观命题 | 第12-14页 |
一、追问存在——从启蒙开始 | 第14-29页 |
(一) 上帝死了:新的宗教在何方 | 第14-20页 |
1 启蒙对宗教的打击 | 第14-16页 |
2. 在路上看见和重新认识信仰 | 第16-18页 |
3. 开放的宗教观 | 第18-20页 |
(二) 人死了:虚无的焦虑和意义寻求 | 第20-23页 |
1. 现代虚无主义:主体性的丧失 | 第20-22页 |
2. “超人”:主动寻求意义 | 第22-23页 |
(三) 恢复与自然的联系 | 第23-26页 |
1. 作为对象与客体的自然 | 第23-25页 |
2. 回归对自然的敬畏 | 第25-26页 |
(四) 仪式:成人礼与间隔年 | 第26-29页 |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安全感的追寻 | 第29-36页 |
(一) 来自陌生关系的安全感 | 第29-32页 |
1. 不以功利为纽带的关系 | 第29-31页 |
2. 没有威胁的短期互动 | 第31-32页 |
(二) 家庭:提供连续性的安全感 | 第32-33页 |
(三) 亲密关系:安全感联盟 | 第33-36页 |
三、逃离城市——对现代生活“合理性”的批判 | 第36-51页 |
(一) 对科层制的厌恶 | 第36-39页 |
1. 乏味而固化的社会组织结构 | 第36-38页 |
2. 高度同质化的城市生活 | 第38-39页 |
(二) 打破城市的时空限制 | 第39-45页 |
1. 制度化的时间 | 第40页 |
2. 对超越性、连续性时间的追求 | 第40-42页 |
3. 渗透着权力的城市空间 | 第42-43页 |
4. 亲验非工具性质的空间 | 第43-45页 |
(三) 新的消费观 | 第45-47页 |
1. 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 | 第45-46页 |
2. “穷游”的态度 | 第46-47页 |
(四) 回应60年代的社会运动 | 第47-51页 |
1. 经久不衰的革命偶像 | 第47-49页 |
2. 《在路上》和嬉皮文化 | 第49-51页 |
四、重视“一手的”感官经验 | 第51-57页 |
(一) 美食:指向最基本的感官 | 第51-52页 |
(二) 酒精:催生开放的精神状态 | 第52-54页 |
(三) 性与毒品:超常感官途径 | 第54-57页 |
1. 被权力和道德边缘化的性与毒品 | 第54-55页 |
2. 超常感官途径 | 第55-57页 |
五、反思:对抗现代性之矛盾 | 第57-61页 |
(一) 无法脱离的现代性:媒体和交通 | 第57-58页 |
(二) 理性主义的悖论与超越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