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都市区的形成、发展及演化进程 | 第9-19页 |
一、国外都市区的形成、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一) 概念 | 第9-10页 |
(二) 界定标准 | 第10页 |
(三) 形成过程与机制 | 第10-11页 |
二、中国都市区的形成、发展状况 | 第11-16页 |
(一) 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界定标准 | 第12页 |
(三) 国内学者对都市区及相关概念的不同理解 | 第12-14页 |
(四) 国内都市区的主要类型及管理形式 | 第14-15页 |
(五) 国内学者对都市区及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都市区研究运用的相关理论及对都市区的理解 | 第16-19页 |
(一) 都市区研究运用的相关理论——新区域主义理论 | 第16页 |
(二) 对都市区及形成机制的理解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葫芦岛都市区化的考察 | 第19-25页 |
一、葫芦岛都市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9页 |
二、葫芦岛都市区目前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三、葫芦岛都市区形成的前提 | 第20页 |
四、葫芦岛都市区形成的保障 | 第20-21页 |
五、葫芦岛都市区形成的载体 | 第21-22页 |
(一) 共同的基础设施 | 第21页 |
(二) 共同的公共设施 | 第21-22页 |
(三) 共同的休闲娱乐空间 | 第22页 |
(四) 共同的生态屏障 | 第22页 |
六、葫芦岛都市区一体化的障碍 | 第22-25页 |
(一) 都市区各组团经济不景气 | 第22-23页 |
(二) 都市区组团存在体制障碍 | 第23页 |
(三) 都市区协调机制的缺失以及市民社会的不发育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葫芦岛都市区化的相关动力 | 第25-31页 |
一、近年来的城市扩张形式 | 第25-27页 |
(一) 眼花缭乱的开发建设活动 | 第25页 |
(二) 建成区内部的更新和边缘区的开发 | 第25-26页 |
(三) 以园区形式组织的规模化开发 | 第26-27页 |
(四) 主城区以外民营资本的推动 | 第27页 |
二、扩张动力分析 | 第27-31页 |
(一) 理性的规划力 | 第27-28页 |
(二) 市场力 | 第28页 |
(三) 市政府的发展冲动 | 第28-29页 |
(四) 区政府的发展冲动 | 第29页 |
(五) 民间的创业冲动 | 第29页 |
(六) 外来资金的进入 | 第29页 |
(七) 优良环境的吸引力 | 第29-30页 |
(八) 动力总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葫芦岛都市区的基本结构 | 第31-52页 |
一、葫芦岛都市区的界定 | 第31-46页 |
(一) 都市区界定的方法和目的 | 第31页 |
(二) 葫芦岛都市区的界定 | 第31-46页 |
二、葫芦岛都市区的空间结构 | 第46-50页 |
(一) 都市区的空间演化 | 第46-47页 |
(二) 都市区的空间结构 | 第47-50页 |
三、对葫芦岛都市区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