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基于媒介差异的成人绘本审美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现状与历史:多元共生 | 第20-44页 |
1.1 概念、现象与问题域 | 第20-32页 |
1.1.1 相关概念的探讨 | 第20-23页 |
1.1.2 文化现象的助力 | 第23-27页 |
1.1.3 现存的问题域 | 第27-32页 |
1.2 经纬交织:历史与当下 | 第32-40页 |
1.2.1 国内的发展历史 | 第32-34页 |
1.2.2 国内的创作现状 | 第34-40页 |
1.3 电子绘本兴起,传统绘本式微? | 第40-44页 |
1.3.1 电子书对纸质书的冲击 | 第40-41页 |
1.3.2 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共同发展 | 第41-44页 |
第二章 成人绘本的图式审美研究 | 第44-56页 |
2.1 意义的边界:画幅格式 | 第44-48页 |
2.1.1 绘画与影像的画幅格式 | 第44-45页 |
2.1.2 成人绘本的画幅格式 | 第45-48页 |
2.2 图式惯例与多样化设计 | 第48-51页 |
2.2.1 图式惯例的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2.2.2 电子绘本的图式多样化设计 | 第50-51页 |
2.3 新可能:电子绘本的图式创新 | 第51-56页 |
2.3.1“框线”在传统绘本中的运用 | 第51-54页 |
2.3.2“框线”在电子绘本中的运用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成人绘本色彩审美效果 | 第56-68页 |
3.1 差异:不同介质的色彩呈现 | 第56-60页 |
3.1.1 传统绘本的色彩呈现 | 第56-58页 |
3.1.2 电子绘本的色彩呈现 | 第58-59页 |
3.1.3 不同介质的色彩呈现 | 第59-60页 |
3.2 延展:色彩的情感效果 | 第60-64页 |
3.2.1 色彩传达情感的功能 | 第60-62页 |
3.2.2 色彩传达情感的异同 | 第62-64页 |
3.3 新体验:电子绘本的动态色彩 | 第64-68页 |
3.3.1 电子绘本动态色彩的应用 | 第64-66页 |
3.3.2 电子绘本动态色彩的情感体验 | 第66-68页 |
第四章 成人绘本的媒介更新 | 第68-87页 |
4.1 多维体验:声音与画面 | 第68-75页 |
4.1.1 音乐与图画的融合,对审美的延展 | 第69-72页 |
4.1.2 电子绘本的配音,对审美的伤害? | 第72-75页 |
4.2 成人电子绘本的交互设计 | 第75-87页 |
4.2.1 本能层次上 | 第75-79页 |
4.2.2 行为层次上 | 第79-82页 |
4.2.3 反思层次上 | 第82-87页 |
第五章 多元共生语境下的成人绘本 | 第87-92页 |
5.1 成人传统绘本的诗意品悟 | 第87-89页 |
5.2 成人电子绘本的震撼式设计 | 第89-90页 |
5.3 殊途同归,各美其美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