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及监管体系构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2.1 影子银行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影子银行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国外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 第17页 |
2.2.2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 第17-18页 |
2.3 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 | 第18-20页 |
2.3.1 国外影子银行运行的机制 | 第18页 |
2.3.2 我国影子银行运行机制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概况 | 第20-33页 |
3.1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3.1.1 理财产品 | 第20-22页 |
3.1.2 信托 | 第22-23页 |
3.1.3 委托贷款 | 第23-24页 |
3.2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性分析 | 第24-26页 |
3.3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分析 | 第26-33页 |
3.3.1 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分析 | 第27-30页 |
3.3.2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性分析 | 第30-33页 |
第4章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33-40页 |
4.1 完善影子银行外部监管的对策 | 第33-36页 |
4.1.1 正确合理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 第33-34页 |
4.1.2 构建新型的金融风险监管体制 | 第34-35页 |
4.1.3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 第35-36页 |
4.2 完善影子银行自律的对策 | 第36-37页 |
4.2.1 完善影子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 第36页 |
4.2.2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 | 第36-37页 |
4.2.3 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 第37页 |
4.3 完善市场纪律的对策 | 第37-40页 |
4.3.1 强化公开信息披露 | 第37-38页 |
4.3.2 健全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 第38-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