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中继网络编码协作传输功率分配与安全策略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第16-17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17-19页
2 中继系统的网络编码与协作干扰技术概述第19-33页
    2.1 无线中继协作技术第19-21页
        2.1.1 放大转发(AF)中继方案第19-20页
        2.1.2 解码转发(DF)中继方案第20页
        2.1.3 编码协作(CC)中继方案第20-21页
    2.2 网络编码技术第21-26页
        2.2.1 基本原理第21-23页
        2.2.2 数字网络编码(DNC)第23页
        2.2.3 物理层网络编码(PNC)第23-26页
    2.3 协作干扰技术第26-30页
        2.3.1 保密容量的概念第26-27页
        2.3.2 两种窃听信道模型下的保密容量第27-29页
        2.3.3 协作干扰技术的分类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3页
3 多址接入中继协作传输功率分配研究第33-45页
    3.1 系统模型第33-34页
    3.2 传输方案分析第34-38页
        3.2.1 直接传输方案第34-35页
        3.2.2 中继协作传输方案第35-36页
        3.2.3 采用模拟网络编码传输方案第36-38页
    3.3 信道容量分析第38-40页
        3.3.1 直接传输方案第38页
        3.3.2 中继协作传输方案第38-39页
        3.3.3 采用模拟网络编码传输方案第39-40页
    3.4 最优功率分配研究第40-41页
    3.5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41-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多址接入中继系统安全增强的策略分析第45-67页
    4.1 友好干扰节点协作干扰的安全增强策略第45-55页
        4.1.1 友好干扰节点协作干扰方案第45-52页
        4.1.2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52-55页
    4.2 目的节点协作干扰的安全增强策略第55-65页
        4.2.1 目的节点协作干扰方案第55-62页
        4.2.2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62-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5 结论第67-69页
    5.1 工作总结第67-68页
    5.2 工作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A第73-7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E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kupffer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黄连素对其影响
下一篇: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评估问题研究--以抵押实物类不良资产的处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