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

磁刺激颅内感应电场分布及能量分布仿真与线圈优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头部结构模型第11-12页
     ·线圈优化第12-13页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3-15页
     ·研究目的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磁刺激的基本理论第15-26页
   ·磁刺激的神经电生理基础第15-18页
     ·神经元的结构第15-16页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第16-17页
     ·刺激阈值第17-18页
   ·磁刺激器基本原理第18-19页
   ·感应电磁场的数学物理基础第19-22页
   ·有限元仿真工具ANSYS第22-23页
   ·磁刺激感应电磁场初步仿真第23-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感应电场强度分布研究第26-38页
   ·感应电场分布研究的基础特征第26-30页
     ·聚焦性与聚焦体积第26-28页
     ·峰值第28-29页
     ·比较函数Ⅰ第29-30页
   ·单圆形线圈与八字线圈比较第30-34页
     ·五层球头模型的建立第30-31页
     ·线圈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仿真结果比较第33-34页
   ·八字线圈的两种建模方式比较第34-37页
     ·线圈模型的两种建模方式第34-35页
     ·仿真结果比较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感应电场能量分布研究第38-51页
   ·能量分布研究的基础特征第38-41页
     ·能量问题的提出第38-39页
     ·感应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第39-40页
     ·判断依据和意义第40-41页
   ·八字线圈在五层球模型上感应电场能量分布第41-49页
     ·蚊香八字线圈第41-45页
       ·能量分布图第41-42页
       ·能量利用率第42-43页
       ·能量分配率第43-44页
       ·能量集中度第44-45页
     ·导体块八字线圈第45-47页
       ·能量分布图第45页
       ·能量利用率第45页
       ·能量分配率第45-46页
       ·能量集中度第46-47页
     ·两种模型仿真结果的比较第47-49页
   ·感应能量分布研究结果讨论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磁刺激线圈的优化第51-80页
   ·一种提高聚焦性的新方案第51-59页
     ·新方案的提出第51-52页
     ·新方案的原理第52-53页
     ·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坐标系确定第53-54页
       ·水槽模型第54-55页
       ·高电导率窗口挡板第55页
       ·高磁导率导体块第55-56页
     ·判断依据第56-59页
       ·正负峰比的概念第56页
       ·仿真步骤与结果数据第56-57页
       ·比较函数Ⅲ第57-59页
   ·新方案的仿真研究第59-71页
     ·高电导率窗口挡板的参数第59-64页
       ·参数取值范围第59-60页
       ·窗口的作用第60-61页
       ·窗口尺寸a的选取第61-63页
       ·窗口尺寸b的选取第63-64页
     ·高磁导率导体块第64-67页
       ·参数取值范围第64-65页
       ·导体厚度h的选取第65-67页
     ·新方案与仅八字线圈方案的比较第67-70页
     ·仿真结果与实验的比较第70-71页
   ·新方案产生的问题第71-73页
   ·新方案基于五层球模型的综合评价第73-79页
     ·感应电场强度分布第73-76页
     ·感应电场能量分布第76-78页
     ·比较函数Ⅳ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磁刺激实际应用的研究与讨论第80-95页
   ·磁刺激的实际应用第80-82页
     ·皮层刺激阈值与头皮痛觉阈值第80页
     ·考虑刺激阈值对聚焦性和峰值的限制第80-82页
   ·头模的改善—头盔模型的建立第82-87页
     ·头盔模型第82-85页
     ·抑郁症临床治疗的刺激区域第85-86页
     ·眼球模型的重要性第86-87页
   ·头盔模型的磁刺激仿真第87-94页
     ·蚊香型八字线圈在头盔模型上的仿真第87-89页
     ·刺激阈值的讨论第89-91页
     ·头盔模型与五层球模型的比较第91-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5-98页
   ·科研工作总结第95-96页
   ·一次失败尝试的启示第96-97页
   ·磁刺激技术研究的未来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附录第103-104页
发表文章第104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区分上肢动作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先天性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