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2-14页 |
| 第2章 调查对象 | 第14-15页 |
| 2.1 选取标准 | 第14页 |
| 2.2 对调查对象所填问卷的后期筛选和处理 | 第14-15页 |
| 第3章 调查方法 | 第15-16页 |
| 3.1 调查问卷 | 第15页 |
| 3.2 对问卷信息的后期处理 | 第15-16页 |
| 第4章 骨密度测量具体过程 | 第16-18页 |
| 4.1 骨密度测量方法 | 第16页 |
| 4.2 骨质疏松定性标准 | 第16-18页 |
| 第5章 调查细则 | 第18-19页 |
| 5.1 饮食频率标准 | 第18页 |
| 5.2 问卷调查采集方式 | 第18-19页 |
| 第6章 调查结果 | 第19-30页 |
| 6.1 研究人群的一般状况 | 第19页 |
| 6.2 分组比较 | 第19-20页 |
| 6.3 年龄与受访者骨密度值的关系 | 第20页 |
| 6.4 BMI 和骨密度值的关系 | 第20-22页 |
| 6.5 月经初潮和骨密度值的关系 | 第22-23页 |
| 6.6 女性绝经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第23-24页 |
| 6.7 生育次数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24-25页 |
| 6.8 居住地对于 BMD 的影响 | 第25-26页 |
| 6.9 吸烟与不吸烟对骨密度值的影响 | 第26页 |
| 6.10 职业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26-27页 |
| 6.11 运动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 第27-28页 |
| 6.12 多因素与骨质疏松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 第7章 讨论 | 第30-35页 |
| 7.1 长春地区妇女年龄与骨密度值的关系 | 第30页 |
| 7.2 BMI 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0-31页 |
| 7.3 围绝经期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1-32页 |
| 7.4 生育次数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2页 |
| 7.5 哺乳情况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2页 |
| 7.6 居住地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第32页 |
| 7.7 职业与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2-33页 |
| 7.8 吸烟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3页 |
| 7.9 饮酒与饮用咖啡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3-34页 |
| 7.10 饮食习惯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34-35页 |
| 7.10.1 大豆 | 第34页 |
| 7.10.2 牛奶 | 第34页 |
| 7.10.3 蔬菜水果,动物内脏 | 第34-35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35-36页 |
| 8.1 研究结论 | 第35页 |
| 8.2 研究的不足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致谢 | 第41-43页 |
| 附录 | 第43-46页 |
| 综述 | 第46-52页 |
| 1 疾病概况 | 第46-48页 |
| 1.1 特点 | 第46-47页 |
| 1.2 骨质疏松的成因 | 第47页 |
| 1.3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 第47页 |
| 1.4 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 | 第47-48页 |
| 2 骨质疏松的防治建议 | 第48页 |
| 3 实现上述防止建议的手段 | 第48-49页 |
| 3.1 建立养生保健类社团 | 第48页 |
| 3.2 设立饮食计划 | 第48页 |
| 3.3 尽早启用防范药物 | 第48-49页 |
| 3.4 安全防范 | 第49页 |
| 3.5 定期体检 | 第49页 |
| 3.6 建立良好的自我督促机制 | 第49页 |
| 4 本建议的局限性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