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 1.3.1 关于国际贸易平衡的研究 | 第11-14页 |
| 1.3.2 关于农产品贸易平衡的研究 | 第14-16页 |
| 1.3.3 关于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研究 | 第16-19页 |
| 1.3.4 研究述评 | 第19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0页 |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21页 |
| 1.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 1.6.1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 1.6.2 不足之处 | 第22页 |
| 2 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2.1 畜产品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22-23页 |
| 2.2 国际贸易理论 | 第23-26页 |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 2.2.2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24-25页 |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5-26页 |
| 3 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 | 第26-34页 |
| 3.1 中国畜产品总体贸易现状 | 第26-27页 |
| 3.2 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第27-30页 |
| 3.2.1 中国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 | 第27-28页 |
| 3.2.2 中国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 第28-30页 |
| 3.3 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现状 | 第30-32页 |
| 3.3.1 中国畜产品进口商品结构 | 第30-31页 |
| 3.3.2 中国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 | 第31-32页 |
| 3.4 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 | 第32-34页 |
| 4 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34-37页 |
| 4.1 国际市场因素 | 第34-35页 |
| 4.1.1 国际市场供求因素 | 第34页 |
| 4.1.2 国际贸易政策因素 | 第34-35页 |
| 4.1.3 突发事件因素 | 第35页 |
| 4.2 国内因素 | 第35-37页 |
| 4.2.1 需求因素 | 第35-36页 |
| 4.2.2 生产因素 | 第36页 |
| 4.2.3 竞争力因素 | 第36-37页 |
| 5 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7-45页 |
| 5.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介绍 | 第37-40页 |
| 5.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0页 |
| 5.3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5.3.1 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 5.3.2 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 5.4 小结 | 第44-45页 |
| 6 缩小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 6.1 优化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 第45-46页 |
| 6.1.1 优化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 | 第45-46页 |
| 6.1.2 优化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 第46页 |
| 6.2 努力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46-47页 |
| 6.2.1 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畜产品质量标准 | 第46-47页 |
| 6.2.2 推行规模化生产,降低畜产品生产成本 | 第47页 |
| 6.3 增强国内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 第47-48页 |
| 6.3.1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 第47页 |
| 6.3.2 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畜产品行业的扶持力度 | 第47-48页 |
| 6.4 积极改善国际国内贸易环境 | 第48-50页 |
| 6.4.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事务 | 第48页 |
| 6.4.2 加强区域贸易合作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