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内涵 | 第16-20页 |
2.1.1 资助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资助的内容 | 第16-18页 |
2.1.3 资助的目的 | 第18-20页 |
2.2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与普通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比较 | 第20-21页 |
2.3 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1-24页 |
2.3.1 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21-22页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2.3.3 教育机会公平理论 | 第22页 |
2.3.4 和谐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分析 | 第24-37页 |
3.1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现状 | 第24-31页 |
3.1.1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3.1.2 调查现状及构成比例分析 | 第26-29页 |
3.1.3 学生资助的具体体现 | 第29-31页 |
3.2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成效 | 第31-33页 |
3.2.1 资助体系的基本制度建设 | 第31-32页 |
3.2.2 资助体系的基本方法探索 | 第32页 |
3.2.3 资助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 第32-33页 |
3.3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困境 | 第33-37页 |
3.3.1 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贫困生比例大幅上升 | 第33-34页 |
3.3.2 高职院校对教育机会公平理念的忽视 | 第34页 |
3.3.3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 | 第34-35页 |
3.3.4 高职院校获取的资助资金来源单一 | 第35页 |
3.3.5 资助对象的界定不够科学合理 | 第35-36页 |
3.3.6 部分资助覆盖面狭小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国外社区院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启示 | 第37-42页 |
4.1 国外社区院校资助理念及发展 | 第37-38页 |
4.2 国外社区院校资助模式概述 | 第38-39页 |
4.2.1 美国资助模式 | 第38-39页 |
4.2.2 英国资助模式 | 第39页 |
4.3 国外资助体系的重要启示 | 第39-42页 |
4.3.1 从国情出发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 | 第39-40页 |
4.3.2 学生资助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 第40页 |
4.3.3 多元化的资助理念有助于吸引资金 | 第40-41页 |
4.3.4 大学生资助的类型多、覆盖面广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构想 | 第42-49页 |
5.1 资助理念定位 | 第42-43页 |
5.1.1 教育成本分担理念和教育机会公平理念的应用 | 第42-43页 |
5.1.2 以人为本,树立和谐管理理念 | 第43页 |
5.2 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第43-48页 |
5.2.1 资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 第43-45页 |
5.2.2 资助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 第45-46页 |
5.2.3 加强对贫困生心理教育和引导工作 | 第46-47页 |
5.2.4 合理整合配置资助资源 | 第47-48页 |
5.3 资助体系实施保障 | 第48-49页 |
5.3.1 资助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48页 |
5.3.2 资助管理者队伍建设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