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煤炭开采安全监测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发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发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工作内容 | 第14-15页 |
1.4 章节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核心技术与理论 | 第16-24页 |
2.1 RFID相关技术 | 第16-21页 |
2.1.1 RFID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2.1.2 ZIGBEE技术 | 第17-19页 |
2.1.3 ZSTACK协议栈 | 第19-21页 |
2.2 WEB相关技术 | 第21-23页 |
2.2.1 客户端技术 | 第21-22页 |
2.2.2 服务器端技术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需求分析 | 第24-31页 |
3.1 系统概述 | 第24-25页 |
3.1.1 背景简介 | 第24页 |
3.1.2 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5-28页 |
3.2.1 煤炭开采人员定位功能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3.2.2 煤炭开采环境监测功能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3.2.3 煤炭开采远程控制功能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3.3 性能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延迟需求分析 | 第29页 |
3.3.2 吞吐量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3.3 可靠性需求分析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总体设计 | 第31-47页 |
4.1 功能结构设计 | 第31-35页 |
4.1.1 嵌入式软件程序功能结构设计 | 第32-34页 |
4.1.2 上位机软件程序功能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4.2 用户用例设计 | 第35-37页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7-38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38-46页 |
4.4.1 设计原则与流程 | 第39-40页 |
4.4.2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4.4.3 数据库E-R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4.4.4 数据库表设计 | 第42-45页 |
4.4.5 数据库存储设计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系统功能实现 | 第47-63页 |
5.1 开发环境部署和配置 | 第47-48页 |
5.1.1 IAR开发环境部署和配置 | 第47-48页 |
5.1.2 PHP开发环境部署和配置 | 第48页 |
5.2 嵌入式软件程序的实现 | 第48-54页 |
5.2.1 人员定位程序功能实现 | 第49-51页 |
5.2.2 环境数据采集程序功能实现 | 第51-54页 |
5.3 上位机软件程序的实现 | 第54-62页 |
5.3.1 人员定位监测功能实现 | 第54-57页 |
5.3.2 矿井环境监测功能实现 | 第57-60页 |
5.3.3 系统远程控制功能实现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3-69页 |
6.1 系统测试方法与流程 | 第63-65页 |
6.1.1 系统测试方法 | 第63-64页 |
6.1.2 系统测试流程 | 第64-65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65-67页 |
6.2.1 人员定位监测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6.2.2 矿井环境监测功能测试 | 第66页 |
6.2.3 系统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 第66-67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1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