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 第9-13页 |
(一)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本论文的基本内容 | 第13页 |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5页 |
第一章 塞德曼后现代理论核心术语产生的背景 | 第15-21页 |
一、生平及著作 | 第15-17页 |
二、社会背景 | 第17-18页 |
三、理论背景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塞德曼后现代理论核心术语的基本内容 | 第21-50页 |
一、从理性时代到现实主义 | 第22-31页 |
(一)启蒙主义(Enlightenment) | 第22-25页 |
(二)自由主义 (Liberalism) | 第25-28页 |
(三)现实主义(Realism) | 第28-31页 |
二、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 第31-38页 |
(一)后现代转向(The Postmodern Turn) | 第31-33页 |
(二)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 | 第33-36页 |
(三)谱系学(Genealogy) | 第36-38页 |
三、后现代主义科学与道德的重铸 | 第38-50页 |
(一)规训秩序(Disciplinary Order) | 第38-41页 |
(二)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 第41-43页 |
(三)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 | 第43-46页 |
(四)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 第46-50页 |
第三章 塞德曼后现代理论核心术语的理论特征 | 第50-54页 |
一、历史性 | 第50-51页 |
二、重构后现代主体性 | 第51-52页 |
三、跨学科交叉性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关于塞德曼后现代理论核心术语的简要评价 | 第54-63页 |
一、建设性 | 第54-60页 |
(一)对文化教育的推动 | 第54-56页 |
(二)对女性主义的发展 | 第56-58页 |
(三)对社会批判的重塑 | 第58-60页 |
二、局限性 | 第60-61页 |
三、启示 | 第61-63页 |
(一)对人文道德研究的启示 | 第61-62页 |
(二)对后现代分析方式的启示 | 第62页 |
(三)对文艺理论的启示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