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22页 |
1.1.1 电气火灾形势 | 第17-18页 |
1.1.2 导线火灾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1.3 聚乙烯导线应用背景 | 第20-22页 |
1.1.4 导线火灾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2-34页 |
1.2.1 导线火蔓延相关研究 | 第23-28页 |
1.2.2 导线着火机理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1.2.3 热塑性材料熔融滴落相关研究 | 第31-34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34-3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4-35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36-39页 |
第2章 通电导线燃烧及熔融滴落理论分析 | 第39-53页 |
2.1 通电导线温升模型 | 第39-43页 |
2.2 导线燃烧理论模型 | 第43-48页 |
2.3 导线熔融滴落频率的理论分析 | 第48-52页 |
2.3.1 液体表面张力 | 第48-50页 |
2.3.2 液滴体积 | 第50-51页 |
2.3.3 熔融滴落频率 | 第51-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实验设计 | 第53-69页 |
3.1 实验装置 | 第54-62页 |
3.1.1 通电导线火蔓延实验台 | 第54-56页 |
3.1.2 低压燃烧测试舱 | 第56-60页 |
3.1.3 视频图像采集系统 | 第60-62页 |
3.2 实验样品及实验过程 | 第62-65页 |
3.3 相关视频图像处理方法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4章 通电PE导线火蔓延及熔融滴落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87页 |
4.1 通电导线的温升 | 第69-73页 |
4.1.1 导线温升曲线 | 第69-71页 |
4.1.2 导线平衡温度 | 第71-73页 |
4.2 熔融滴落的形成过程 | 第73-77页 |
4.2.1 通电PE导线的燃烧状况 | 第73-74页 |
4.2.2 熔融物的积累与滴落 | 第74-76页 |
4.2.3 滴落前后导线火焰形貌变化 | 第76-77页 |
4.3 熔融液滴的下落及燃烧 | 第77-80页 |
4.3.1 液滴下落过程 | 第77-79页 |
4.3.2 液滴在底座上的燃烧与熄灭 | 第79-80页 |
4.4 熔融滴落的周期与频率 | 第80-84页 |
4.4.1 三种导线的滴落时间 | 第80-82页 |
4.4.2 滴落频率与导线过流程度 | 第82-83页 |
4.4.3. 熔融滴落频率的理论值 | 第83-84页 |
4.5 滴落对导线火蔓延的影响规律 | 第84-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低压环境下通电PE导线的燃烧及熔融滴落 | 第87-103页 |
5.1 低压环境下的导线平衡温度 | 第87-90页 |
5.2 低压环境下导线火焰形貌及熔融滴落现象 | 第90-93页 |
5.2.1 低压环境下的导线火焰形貌 | 第90-91页 |
5.2.2 低压环境下的熔融滴落现象 | 第91-93页 |
5.3 低压环境下的临界滴落电流 | 第93-97页 |
5.3.1 低压临界滴落电流 | 第93-95页 |
5.3.2 低压下的特殊实验现象:明亮火焰短时消失后重现 | 第95-97页 |
5.3.3. 临界滴落电流与环境压力的关系 | 第96-97页 |
5.4 低压导线熔融滴落频率及变化趋势 | 第97-101页 |
5.4.1 低压导线熔融滴落频率 | 第97-98页 |
5.4.2 滴落频率随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 | 第98-99页 |
5.4.3 低压导线滴落频率与通电电流的关系 | 第99-101页 |
5.5 低压下三种导线的熔融滴落频率 | 第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103-106页 |
6.2 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6.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