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柴油机后处理系统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后处理系统振动分析研究第14-16页
        1.2.2 结构强度、疲劳寿命分析研究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后处理系统安装位置优化分析第19-34页
    2.1 后处理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9-21页
    2.2 后处理系统模态分析第21-25页
        2.2.1 实际失效原因分析第21-23页
        2.2.2 自由模态固有频率及振型第23-25页
    2.3 后处理系统优化点设计第25-33页
        2.3.1 优化点选择的理论依据第25-26页
        2.3.2 权重确定方法第26-29页
        2.3.3 位置优化选择第29-30页
        2.3.4 全约束模态计算第30-32页
        2.3.5 优化方案静力学验证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流固耦合温度场计算第34-48页
    3.1 流动传热基本理论第34-37页
        3.1.1 基本守恒方程第34-35页
        3.1.2 湍流模型第35-37页
    3.2 后处理系统内、外流场分析第37-43页
        3.2.1 内、外流场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7-39页
        3.2.2 边界条件建立第39-40页
        3.2.3 仿真结果分析第40-43页
    3.3 温度场热应力分析第43-45页
        3.3.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3-44页
        3.3.2 仿真结果分析第44-45页
    3.4 基于温度场的结构模态及振型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道路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第48-57页
    4.1 道路谱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第48-51页
    4.2 道路谱试验准备第51-52页
        4.2.1 道路谱试验采集设备第51页
        4.2.2 测点选择第51-52页
    4.3 试验流程及说明第52页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2-56页
        4.4.1 数据预处理第52-54页
        4.4.2 有效性检验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热负荷机械负荷耦合分析第57-68页
    5.1 耦合计算有限元表达式第57-58页
    5.2 热机负荷耦合计算第58-63页
        5.2.1 位移变形分析第58-61页
        5.2.2 应力分布分析第61-63页
    5.3 后处理系统疲劳计算第63-67页
        5.3.1 疲劳分析概述第63-64页
        5.3.2 计算结果分析第64-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工作总结及结论第68-69页
    6.2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以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为例
下一篇:煤热解气氛下S、Hg协同反应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