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古城道路绿化带雨水管理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管理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城市化面临的雨水问题 | 第11-13页 |
1.2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必要性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5.1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雨水管理利用研究发展 | 第16-22页 |
2.1 国外雨水收集和利用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2.1.1 美国雨水管理利用 | 第16-17页 |
2.1.2 德国雨水管理 | 第17-18页 |
2.1.3 日本雨水管理 | 第18页 |
2.1.4 其他国家雨水管理 | 第18-19页 |
2.2 中国雨水收集和利用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3.雨水管理概述 | 第22-27页 |
3.1 雨水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3.1.1 雨水管理分流理论 | 第22-23页 |
3.2 雨水管理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3.2.1 雨水的收集 | 第23页 |
3.2.2 雨水的输送 | 第23-24页 |
3.2.3 雨水的储存 | 第24页 |
3.2.4 雨水的净化 | 第24页 |
3.2.5 雨水的利用 | 第24页 |
3.3 雨水管理原则 | 第24-25页 |
3.3.1 经济原则 | 第24页 |
3.3.2 科学原则 | 第24-25页 |
3.3.3 生态原则 | 第25页 |
3.3.4 美观原则 | 第25页 |
3.3.6 安全原则 | 第25页 |
3.4 雨水利用目的 | 第25-26页 |
3.4.1 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 第25页 |
3.4.2 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 第25-26页 |
3.4.3 获取生态效益 | 第26页 |
3.5 雨水利用设计基础 | 第26-27页 |
4.苏州古城区道路绿化带雨水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 第27-37页 |
4.1 调查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4.1.1 道路断面形式 | 第27-30页 |
4.2 道路绿化带基本情况 | 第30-34页 |
4.2.1 分车绿化带 | 第30-31页 |
4.2.2 路侧绿化带 | 第31-32页 |
4.2.3 行道树绿化带 | 第32-33页 |
4.2.4 停车场绿化带 | 第33-34页 |
4.2.5 交通岛绿化带 | 第34页 |
4.3 苏州市道路绿化带雨水管理利用现状分析 | 第34-37页 |
4.3.1 灌溉系统节水性差 | 第34-35页 |
4.3.2 道路路面、铺装透水性差 | 第35页 |
4.3.3 道路绿化带设计缺乏科学性 | 第35页 |
4.3.4 道路缺乏雨水收集利用措施 | 第35页 |
4.3.5 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 | 第35-37页 |
5.苏州干将路绿化带雨水管理策略 | 第37-58页 |
5.1 苏州市自然条件 | 第37-39页 |
5.1.1 苏州市概况 | 第37-38页 |
5.1.2 苏州市水资源现状 | 第38-39页 |
5.1.3 苏州市土壤条件 | 第39页 |
5.2 苏州市雨水排放体系 | 第39页 |
5.3 苏州市雨水管理现状 | 第39-40页 |
5.4 苏州市干将路雨水管理改造设计 | 第40-56页 |
5.4.1 场地概况 | 第40-42页 |
5.4.2 干将路雨水管理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5.4.3 干将路分路段改造方案分析: | 第43-51页 |
5.4.4 雨水管理设施应用分析 | 第51-54页 |
5.4.5 雨水管理设施细节设计 | 第54-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