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20页 |
1.1.1 城市中邻近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 | 第16页 |
1.1.2 邻近隧道敏感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工程发展趋势与特点 | 第16-18页 |
1.1.3 邻近隧道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现实要求 | 第18-19页 |
1.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3页 |
1.2.1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坑底土体隆起 | 第20-22页 |
1.2.2 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2.3 邻近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变形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1.2.4 邻近隧道的加固施工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33-3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隆起变形的解析分析 | 第37-61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隧道隆起计算理论分析与方法 | 第37-45页 |
2.2.1 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处土体隆起量 | 第37-40页 |
2.2.2 隧道抗力作用引起的地基变形 | 第40-42页 |
2.2.3 隧道本身的弯曲变形分析 | 第42-43页 |
2.2.4 隧道与土的相互作用耦合分析 | 第43-44页 |
2.2.5 隧道隆起计算程序编制 | 第44-45页 |
2.3 参数分析 | 第45-54页 |
2.3.1 隧道刚度对隧道隆起的影响 | 第45-47页 |
2.3.2 基坑开挖深度对隧道隆起的影响 | 第47-48页 |
2.3.3 基坑开挖面积对下卧隧道隆起的影响 | 第48-51页 |
2.3.4 分块开挖 | 第51-52页 |
2.3.5 基坑中心至隧道的距离对隆起量的影响趋势 | 第52-54页 |
2.4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4-59页 |
2.4.1 东方路下立交工程 | 第54-56页 |
2.4.2 世纪大道杨高路立交工程 | 第56-5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基坑下卧隧道隆起变形与控制的数值分析 | 第61-95页 |
3.1 概述 | 第61-62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3.3 土体加固分析 | 第64-75页 |
3.3.1 基坑底部加固分析 | 第64-67页 |
3.3.2 坑底以下隧道两侧加固效应分析 | 第67-71页 |
3.3.3 基坑坑外周边加固宽度分析 | 第71-75页 |
3.4 基坑结构措施分析 | 第75-81页 |
3.4.1 分隔墙对控制隧道变形的效应分析 | 第75-79页 |
3.4.2 隔离墙对控制隧道变形的作用 | 第79-81页 |
3.5 不同开挖方案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81-93页 |
3.5.1 基坑开挖方案 | 第81-84页 |
3.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84-87页 |
3.5.3 不同开挖方案的数值分析结果 | 第87-92页 |
3.5.4 不同方案对控制隧道隆起变形的对比分析 | 第92-9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四章 地基加固施工对隧道变形影响与控制的试验研究 | 第95-132页 |
4.1 引言 | 第95-96页 |
4.2 大面积三轴深层搅拌桩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 第96-100页 |
4.3 三轴深层搅拌桩施工效应监测结果分析 | 第100-114页 |
4.3.1 三轴深层搅拌桩单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4.3.2 三轴深层搅拌桩群桩连续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第106-114页 |
4.4 三轴深层搅拌桩施工环境影响机理及规律 | 第114-122页 |
4.4.1 三轴深层搅拌桩单桩施工环境影响机理及规律 | 第114-116页 |
4.4.2 三轴深层搅拌桩群桩连续施工变形机理及规律 | 第116-122页 |
4.5 三轴深层搅拌桩群桩连续施工引起超孔隙水压力的分析 | 第122-127页 |
4.6 三轴深层搅拌桩群桩施工影响控制的工程应用与实例验证 | 第127-130页 |
4.6.1 施工顺序对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影响与控制分析现场试验验证 | 第127-128页 |
4.6.2 施工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的控制与实际施工验证分析 | 第128-13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五章 基坑下卧隧道隆起变形控制的工程实例分析 | 第132-164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132-136页 |
5.2 隧道隆起的解析方法研究 | 第136-139页 |
5.3 有限元相关参数反分析 | 第139-149页 |
5.3.1 参数反分析原理 | 第140-142页 |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42-144页 |
5.3.3 有限元反分析的参数结果 | 第144-145页 |
5.3.4 基坑开挖数值分析结果 | 第145-146页 |
5.3.5 反分析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 | 第146-149页 |
5.4 加固效果数值对比分析结果 | 第149-151页 |
5.5 围护墙的水平侧向位移规律 | 第151-157页 |
5.5.1 开挖期间的侧移变化 | 第151-153页 |
5.5.2 顶板完工后的围护墙侧移变化 | 第153-154页 |
5.5.3 最大侧移与开挖深度的关系 | 第154-155页 |
5.5.4 围护墙体沉降 | 第155-157页 |
5.6 隧道隆起规律 | 第157-162页 |
5.6.1 单个分块基坑(Seg19、Seg2 )开挖引起的隧道隆起 | 第157-158页 |
5.6.2 整个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隆起 | 第158-161页 |
5.6.3 上海地区基坑开挖引起隧道隆起统计规律 | 第161-1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4-167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4-165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84-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