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职业教育 | 第20页 |
2.1.2 农村职业教育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第三职能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沟通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 第24-32页 |
3.1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4-26页 |
3.1.1 德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4页 |
3.1.2 美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4-25页 |
3.1.3 法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5-26页 |
3.2 国内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6-29页 |
3.2.1 南昌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6-27页 |
3.2.2 衡阳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7页 |
3.2.3 青岛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 | 第27-29页 |
3.3 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对温州地区的启示 | 第29-32页 |
3.3.1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 第29页 |
3.3.2 加强定位办学目标 | 第29-30页 |
3.3.3 改变管理策略 | 第30页 |
3.3.4 加强体制改革 | 第30-32页 |
第4章 温州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2-39页 |
4.1 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历程与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4.1.1 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历程 | 第32页 |
4.1.2 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4.2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1 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37页 |
4.2.2 延缓农村区域经济工业化发展进程 | 第37-38页 |
4.2.3 限制温州市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 第38-39页 |
第5章 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9-46页 |
5.1 温州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5.1.1 生源不足且质量不高 | 第39页 |
5.1.2 师资力量薄弱 | 第39-41页 |
5.1.3 教育设施缺乏 | 第41页 |
5.1.4 专业技术教育设置不合理 | 第41-42页 |
5.2 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6页 |
5.2.1 经济能力的影响 | 第42页 |
5.2.2 农村人口素质底下 | 第42页 |
5.2.3 农村职业教育成本过高 | 第42-43页 |
5.2.4 传统观念的禁锢 | 第43-44页 |
5.2.5 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够 | 第44-46页 |
第6章 加强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议 | 第46-52页 |
6.1 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 第46页 |
6.2 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 | 第46-47页 |
6.3 组建农村职业教育集团 | 第47-48页 |
6.4 围绕县域经济需求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 | 第48-52页 |
6.4.1 调整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 第48页 |
6.4.2 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 第48-49页 |
6.4.3 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 第49页 |
6.4.4 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素质 | 第49-50页 |
6.4.5 健全农村职业学校的科研机构 | 第50页 |
6.4.6 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快农村职业学校的体制创新 | 第50-52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学期间所获得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