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的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励磁控制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励磁功率单元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励磁控制方式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2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原理第13-23页
    2.1 同步发电机基本原理方程第13-16页
        2.1.1 同步电机基本结构第13页
        2.1.2 同步电机方程列写基本条件第13-15页
        2.1.3 同步电机基本方程第15-16页
    2.2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基本原理第16-19页
    2.3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模型第19-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同步发电机模糊PID励磁控制器第23-36页
    3.1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常规PID控制第23-27页
        3.1.1 常规PID控制原理第23-25页
        3.1.2 数字式PID控制器第25-26页
        3.1.3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第26-27页
    3.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模糊控制理论第27-29页
        3.2.1 模糊控制的发展和特点第27页
        3.2.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第27-28页
        3.2.3 模糊控制的结构分类第28-29页
    3.3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第29-34页
        3.3.1 模糊PID控制器的原理第29-30页
        3.3.2 模糊PID控制器的具体方案第30-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同步发电机模糊PID励磁控制器第36-42页
    4.1 遗传算法的概述第36-38页
        4.1.1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第36页
        4.1.2 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第36-38页
    4.2 励磁系统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第38-41页
        4.2.1 励磁控制优化算法的提出第38-39页
        4.2.2 适应度函数的选择第39-40页
        4.2.3 励磁控制优化算法的流程第40-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励磁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第42-62页
    5.1 常规PID励磁系统传递函数的仿真第42-43页
    5.2 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系统仿真第43-47页
        5.2.1 优化算法的应用设计第43-45页
        5.2.2 仿真验证第45-47页
    5.3 模糊PID励磁系统传递函数仿真第47-52页
        5.3.1 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简介第47页
        5.3.2 模糊PID控制的具体设计第47-51页
        5.3.3 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1-52页
    5.4 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励磁控制系统仿真第52-58页
        5.4.1 比例因子和量化因子的具体影响第52-53页
        5.4.2 优化算法的实现第53-55页
        5.4.3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55-58页
    5.5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第58-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6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的硬件设计第62-73页
    6.1 励磁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第62-64页
    6.2 励磁系统模拟量采集模块设计第64-67页
        6.2.1 采集模拟量的用途第64页
        6.2.2 采样方法的选取第64页
        6.2.3 采样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第64-66页
        6.2.4 采样电路的设计第66-67页
    6.3 励磁系统同步信号捕捉单元设计第67-68页
    6.4 励磁系统移相触发脉冲设计第68-69页
    6.5 励磁系统脉冲功率放大电路设计第69-70页
    6.6 励磁系统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设计第70-72页
    6.7 励磁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设计第72页
    6.8 本章小结第72-7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3-74页
    7.1 总结第73页
    7.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人的社会功能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基于2012年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分析
下一篇:“土地整治”:农业模式转型与乡村改造--关于皖南某县一项国家工程的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