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拉帕替尼通过影响PKM2表达进而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4页
前言第14-19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4-17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7-19页
一、PK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EGFR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第19-38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9-30页
        1.1.1 实验标本第19页
        1.1.2 细胞株第19页
        1.1.3 主要试剂第19-21页
        1.1.4 主要试剂配制第21-22页
        1.1.5 主要仪器第22-23页
        1.1.6 方法第23-30页
        1.1.7 统计学分析第30页
    1.2 结果第30-36页
        1.2.1 乳腺癌组织PKM2的表达第30-32页
        1.2.2 乳腺癌细胞系PKM2蛋白的表达第32-34页
        1.2.3 乳腺癌组织PKM2表达及与EGFR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第34-35页
        1.2.4 EGFR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系PKM2表达的影响第35页
        1.2.5 HER2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系PKM2表达的影响第35-36页
    1.3 讨论第36-37页
    1.4 小结第37-38页
二、拉帕替尼对乳腺癌PKM2表达的影响第38-53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38-47页
        2.1.1 实验对象第38页
        2.1.2 主要试剂第38-40页
        2.1.3 细胞株第40页
        2.1.4 主要试剂配制第40-41页
        2.1.5 引物设计第41页
        2.1.6 主要仪器设备第41-42页
        2.1.7 方法第42-47页
        2.1.8 统计学分析第47页
    2.2 结果第47-51页
        2.2.1 拉帕替尼和EGF工作浓度的确定第47-48页
        2.2.2 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系PKM2表达的影响第48-50页
        2.2.3 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病人血清中PKM2水平的影响第50-51页
    2.3 讨论第51-52页
    2.4 小结第52-53页
三、拉帕替尼通过影响PKM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第53-64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53-60页
        3.1.1 实验对象第53页
        3.1.2 主要试剂第53页
        3.1.3 细胞株第53页
        3.1.4 培养基的制备第53-54页
        3.1.5 PCR引物第54页
        3.1.6 主要仪器设备第54-55页
        3.1.7 方法第55-59页
        3.1.8 统计学分析第59-60页
    3.2 结果第60-62页
        3.2.1 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第60页
        3.2.2 稳定过表达PKM2的MDA-MB-231和SK-BR-3 细胞的Western blot鉴定第60页
        3.2.3 过表达PKM2的乳腺癌细胞系在拉帕替尼作用下增殖曲线的测定第60-62页
    3.3 讨论第62-63页
    3.4 小结第63-64页
四、拉帕替尼影响PKM2表达对Stat3表达和磷酸化的作用第64-73页
    4.1 对象和方法第64-69页
        4.1.1 主要试剂第64-65页
        4.1.2 细胞株第65页
        4.1.3 主要试剂配制第65-66页
        4.1.4 主要仪器设备第66-67页
        4.1.5 方法第67-69页
    4.2 结果第69-71页
        4.2.1 MDA-MB-231和SK-BR-3 乳腺癌细胞系中下调PKM2蛋白表达后对与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通路因子Stat3的影响第69页
        4.2.2 拉帕替尼通过影响PKM2的表达对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通路因子Stat3的影响第69-71页
    4.3 讨论第71-72页
    4.4 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综述 M2型丙酮酸激酶在肿瘤细胞中的多面性第79-87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肥胖儿童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