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恒星信号提取与星跟踪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白天大气层内观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拖尾恒星信号复原技术 | 第15-16页 |
1.2.3 星跟踪识别算法 | 第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白天微弱恒星信号提取技术 | 第18-37页 |
2.1 恒星探测技术 | 第18-27页 |
2.1.1 恒星目标的光谱特性 | 第18-19页 |
2.1.2 白天天空背景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2.1.3 光谱滤波技术 | 第21-23页 |
2.1.4 偏振成像技术 | 第23-25页 |
2.1.5 光谱偏振成像装置设计 | 第25-27页 |
2.2 低信噪比恒星目标提取技术 | 第27-31页 |
2.2.1 形态学滤波方法 | 第27-30页 |
2.2.2 多帧图像叠加 | 第30-31页 |
2.3 白天大气层内星空建模 | 第31-33页 |
2.3.1 恒星视星等与灰度的转换 | 第31-32页 |
2.3.2 天空背景与灰度的转换 | 第32-33页 |
2.4 仿真分析 | 第33-36页 |
2.4.1 仿真参数选择 | 第33-34页 |
2.4.2 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拖尾微弱恒星信号提取技术 | 第37-52页 |
3.1 星图拖尾的产生机理 | 第37-38页 |
3.2 基于维纳滤波的拖尾星图复原方法 | 第38-43页 |
3.2.1 维纳滤波图像复原技术 | 第38-39页 |
3.2.2 星光模拟与灰度转换 | 第39页 |
3.2.3 滤波参数K的选取 | 第39-40页 |
3.2.4 仿真结果 | 第40-43页 |
3.3 一种高动态条件下惯性星光组合定姿方法 | 第43-50页 |
3.3.1 星敏感器角运动对成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2 惯性星光组合滤波器设计 | 第45-48页 |
3.3.3 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多功能星图模拟软件 | 第52-59页 |
4.1 白天星光质心提取界面设计 | 第52-54页 |
4.2 星图模拟与定姿界面设计 | 第54-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星跟踪识别方法 | 第59-69页 |
5.1 星跟踪基本原理 | 第59-61页 |
5.1.1 星跟踪匹配 | 第59-60页 |
5.1.2 新星的识别 | 第60-61页 |
5.2 星邻域跟踪识别方法 | 第61-68页 |
5.2.1 星敏感器成像模型 | 第61-62页 |
5.2.2 星邻域跟踪算法 | 第62-65页 |
5.2.3 仿真结果 | 第65-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附录A 常用光学术语 | 第78-80页 |
附录B 星跟踪识别仿真结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