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多核处理器多线程故障恢复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检查点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故障恢复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多线程及检查点相关技术 | 第14-26页 |
2.1 进程机制 | 第14-19页 |
2.1.1 进程描述符 | 第14-15页 |
2.1.2 进程状态 | 第15-16页 |
2.1.3 进程上下文 | 第16-17页 |
2.1.4 进程地址空间 | 第17-18页 |
2.1.5 信号处理机制 | 第18-19页 |
2.2 多线程机制 | 第19-21页 |
2.3 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 第21-22页 |
2.4 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信息交互方式 | 第22-23页 |
2.5 内核模块与字符设备驱动 | 第23-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多线程故障恢复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26-45页 |
3.1 系统特点与总体结构 | 第26-27页 |
3.2 服务守护进程 | 第27-28页 |
3.3 虚拟字符设备实现信息交互 | 第28-30页 |
3.4 检查点设置 | 第30-39页 |
3.4.1 检查点头信息 | 第32-33页 |
3.4.2 寄存器信息 | 第33页 |
3.4.3 进程内存映像信息 | 第33-35页 |
3.4.4 信号相关信息 | 第35-36页 |
3.4.5 文件相关信息 | 第36-37页 |
3.4.6 内核缓冲区设计 | 第37-39页 |
3.5 基于系统调用的检查点间隔控制 | 第39-41页 |
3.6 故障恢复 | 第41-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45-55页 |
4.1 实验环境 | 第45页 |
4.2 内核模块编译 | 第45页 |
4.3 故障恢复功能测试 | 第45-49页 |
4.4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4.1 线程数量 | 第50-51页 |
4.4.2 数据规模 | 第51-52页 |
4.4.3 时间间隔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