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3 选题研究现状 | 第8页 |
1.4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8-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5.1 文献资料研究整理 | 第9页 |
1.5.2 实地调研 | 第9页 |
1.5.3 分类与比较归纳 | 第9-10页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中国近代砖砌建筑、建构逻辑 | 第10-16页 |
2.1 中国近代砖砌建筑 | 第10-12页 |
2.1.1 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 | 第10-11页 |
2.1.2 中国近代砖砌建筑的形成 | 第11-12页 |
2.2 建构逻辑 | 第12-16页 |
2.2.1 建构理论发展史梳理 | 第13-14页 |
2.2.2 国内建构学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2.2.3 近代砖砌建筑中的"建构"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砖砌建筑的建造体系与建构逻辑 | 第16-24页 |
3.1 中国传统砖砌建筑发展史 | 第16-17页 |
3.2 建造体系分析 | 第17-22页 |
3.2.1 砖承重体系 | 第17-19页 |
3.2.2 砖围护体系 | 第19-20页 |
3.2.3 砖装饰体系 | 第20-22页 |
3.2.4 小结 | 第22页 |
3.3 中国传统砖砌建筑的建构逻辑分析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同时期西方砖砌建筑的建造体系与建构逻辑 | 第24-31页 |
4.1 西方砖砌建筑发展历史 | 第24-26页 |
4.2 复古思潮中的砖砌建筑 | 第26-27页 |
4.3 新建筑运动探索阶段的砖砌建筑 | 第27-28页 |
4.4 现代主义运动思潮中的砖砌建筑 | 第28页 |
4.5 同时期西方砖砌建筑的建构逻辑分析 | 第28-31页 |
第五章 中国近代西式砖砌建筑 | 第31-54页 |
5.1 中国前近代时期的西式砖砌建筑 | 第31-32页 |
5.2 中国近代西式砖砌基督教建筑 | 第32-38页 |
5.3 中国近代西式砖砌官方建筑 | 第38-43页 |
5.3.1 甲午之前的西式砖砌官方建筑 | 第38-39页 |
5.3.2 甲午之后的西式砖砌官方建筑 | 第39-43页 |
5.4 中国近代西式砖砌商业建筑 | 第43-47页 |
5.5 中国近代民间西式砖砌建筑 | 第47-50页 |
5.5.1 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 | 第47-49页 |
5.5.2 广州骑楼 | 第49-50页 |
5.6 中国近代西式砖砌建筑的建构逻辑分析 | 第50-54页 |
第六章 中国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式样"砖砌建筑 | 第54-73页 |
6.1 "中国传统复兴式样"的形成 | 第54-56页 |
6.2 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复兴式样"的探索 | 第56-62页 |
6.3 中国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复兴式样"的探索 | 第62-71页 |
6.3.1 局部仿古 | 第62-65页 |
6.3.2 整体仿古 | 第65-68页 |
6.3.3 简约仿古 | 第68-71页 |
6.4 "中国传统复兴式样"建构逻辑分析 | 第71-73页 |
第七章 中国近代现代主义建筑初步探索中的砖砌建筑 | 第73-79页 |
7.1 中国近代装饰艺术运动思潮中的砖砌建筑 | 第73-76页 |
7.2 中国近代现代主义运动思潮中的砖砌建筑 | 第76-78页 |
7.3 建构逻辑分析 | 第78-79页 |
第八章 "传统"到"现代"的错位与断层 | 第79-82页 |
8.1 "别扭的生活方式":传统建构逻辑与西方建构逻辑的碰撞 | 第79-80页 |
8.2 消失的"想象力":中国传统建造体系的延续性解读 | 第80-81页 |
8.3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