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论文选题背景 | 第8-9页 |
2.论文选题意义 | 第9页 |
3.论文选题目标及方法 | 第9-10页 |
(二)公共空域管理国内外研究 | 第10-12页 |
1.国外研究慨述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西北空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2-15页 |
1.面临的机遇 | 第12-14页 |
2.面临的挑战 | 第14-15页 |
一、公共空域资源利用研究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公共空域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1.公共空域定义 | 第15页 |
2.空域管理理念 | 第15-16页 |
3.航空管制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空域资源利用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公共空域资源配置理论 | 第17-18页 |
2.公共空域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三)空域资源利用所产生的价值 | 第19-21页 |
1.解决交通拥堵需涉及的问题 | 第19-20页 |
2.合理规划公共空域资源带来的直接效应 | 第20-21页 |
二、西北地区公共空域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7页 |
(一)西北地区公共空域现有资源现状 | 第21-31页 |
1.管理体制情况 | 第21页 |
2.空域使用情况 | 第21-22页 |
3.现有空域设备条件及空中指挥方式 | 第22-23页 |
4.西北地区主要机场受条件制约航班起降情况 | 第23-31页 |
(二)西北地区公共空域使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1.国家管理体制不合理协调机制落后 | 第32-33页 |
2.空中结构不合理、使用手段不灵活 | 第33-34页 |
3.飞行程序设计不够科学 | 第34-35页 |
4.航班时刻安排不合理 | 第35页 |
5.人才培养及设施不能适应空域发展需求 | 第35-37页 |
三、国外公共空域管理成功经验启示 | 第37-41页 |
(一)国外空域管理模式 | 第37-38页 |
1.主要西方国家空域管理模式 | 第37-38页 |
2.西方国家的设施设备供应 | 第38页 |
(二)国外空域管理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1.运行模式 | 第38-39页 |
2.协调机制 | 第39-41页 |
四、提高西北地区公共空域使用利用率对策研究 | 第41-51页 |
(一)完善公共空域资源利用政策 | 第41-43页 |
1.加快制定国家空域资源利用的战略发展计划 | 第41页 |
2.划分西北地区公共空域管理职责 | 第41-42页 |
3.主动建立空域资源管理运行模式 | 第42页 |
4.空管新技术广泛应用在西北地区以提高空域资源利用 | 第42-43页 |
5. 重大空管系统实现国有化 | 第43页 |
(二)加强公共空域的科学规划 | 第43-44页 |
1.协调机制的改革 | 第43页 |
2.公共空域资源配置 | 第43-44页 |
3.减少军/民航协调 | 第44页 |
(三)合理使用空域,整合航路结构 | 第44-47页 |
1.灵活使用空域 | 第44页 |
2.重新规划西北空域,科学布局航路结构 | 第44-46页 |
3.发挥西北空域的枢纽作用 | 第46-47页 |
(四)优化空域资源、促进扩容增效 | 第47-49页 |
1.增设临时等待空域 | 第47-48页 |
2.对新建机场飞行程序设计要合理 | 第48页 |
3.优先在西北开展流量管理及航行信息服务系统 | 第48-49页 |
(五)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 第49-51页 |
1.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机场 | 第49-50页 |
2.简化审批程序,解决大资金滞留 | 第50页 |
3.丰富管制手段 | 第50-51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