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0.1.1 选题目的 | 第8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3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0.4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1 青年毛泽东思想概述 | 第14-19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1.1 毛泽东思想 | 第14-15页 |
1.1.2 毛泽东的个人思想 | 第15页 |
1.2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轨迹 | 第15-19页 |
1.2.1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1910年到1920年) | 第15-17页 |
1.2.2 从改良主义到社会主义(1910年到1920年) | 第17-19页 |
2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原因 | 第19-40页 |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 | 第19-20页 |
2.1.1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前的中国社会 | 第19页 |
2.1.2 救亡与图存的迫切需要 | 第19-20页 |
2.2 重大事件及人物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影响 | 第20-29页 |
2.2.1 辛亥革命 | 第20-21页 |
2.2.2 湖南自治运动 | 第21-24页 |
2.2.3 梁启超、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启迪 | 第24-26页 |
2.2.4 陈独秀、李大钊等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 传统文化因素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影响 | 第29-33页 |
2.3.1 儒家传统思想的教育 | 第29-30页 |
2.3.2 佛教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湖湘文化的固有与熏陶 | 第31-33页 |
2.4 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实践探索 | 第33-40页 |
2.4.1 青年毛泽东自我人格解析 | 第33-35页 |
2.4.2 青年毛泽东的实践观 | 第35-37页 |
2.4.3 青年毛泽东的学习观 | 第37-40页 |
3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作用及现实启示 | 第40-45页 |
3.1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作用 | 第40-42页 |
3.1.1 对毛泽东个人的重要影响 | 第40-41页 |
3.1.2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 第41-42页 |
3.2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型的现实启示 | 第42-45页 |
3.2.1 对当代青年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42-43页 |
3.2.2 对当代青年思想塑造的启示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