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一、背景 | 第19-23页 |
1. 抗精神病药物和高催乳素血症 | 第19-20页 |
2.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催乳素影响的可能机制 | 第20-21页 |
3. 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良反应 | 第21页 |
4. 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 | 第21-22页 |
5. 阿立哌唑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可能机制 | 第22页 |
6. 阿立哌唑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7.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3页 |
二、目的 | 第23-24页 |
三、方法 | 第24-35页 |
1. 纳入标准 | 第24-25页 |
1.1. 纳入与排除研究种类 | 第24页 |
1.2. 纳入人群类型 | 第24页 |
1.3. 干预种类 | 第24-25页 |
1.4 结局指标 | 第25页 |
2. 检索策略 | 第25-28页 |
2.1 电子检索 | 第26-27页 |
2.1.1. 外文文献数据库 | 第26-27页 |
2.1.2. 中文数据库 | 第27页 |
2.2 人工检索 | 第27-28页 |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 第28-35页 |
3.1. 文献筛选 | 第28-30页 |
3.2. 数据提取和管理 | 第30页 |
3.3. 偏倚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3.4. 治疗效果测量 | 第31-32页 |
3.4.1. 二分类变量 | 第31页 |
3.4.2. 连续性变量 | 第31-32页 |
3.5. 结局指标 | 第32页 |
3.6. 脱落数据的处理 | 第32页 |
3.7. 异质性评价 | 第32-33页 |
3.7.1. 临床异质性 | 第32页 |
3.7.2. 统计学评价 | 第32-33页 |
3.7.2.1. 视觉观察 | 第32页 |
3.7.2.2. 应用I2值 | 第32-33页 |
3.8. 发表偏倚评价 | 第33页 |
3.9. 数据合并 | 第33页 |
3.10. 亚组分析及异质性检验 | 第33-34页 |
3.11. 敏感性分析 | 第34页 |
3.12. 质量评价 | 第34页 |
3.13.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四、结果 | 第35-53页 |
1. 检索结果 | 第35页 |
2. 纳入研究特点 | 第35-38页 |
3. 排除研究 | 第38页 |
4. 偏倚风险评价 | 第38-41页 |
5. 发表偏倚风险 | 第41-42页 |
6. 系统综述结果概述 | 第42-49页 |
6.1 主要结局 | 第42-43页 |
6.1.1. 阿立哌唑治疗后HPL恢复正常水平者的比例 | 第42-43页 |
6.1.2. 研究结束时血清催乳素水平的比较 | 第43页 |
6.2 次要结局 | 第43-46页 |
6.2.1.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第43-45页 |
6.2.2. 脱落情况 | 第45页 |
6.2.3. 精神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第45-46页 |
6.3. 亚组分析 | 第46-49页 |
6.3.1. 按照基础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进行亚组分析 | 第46-47页 |
6.3.2. 按照阿立哌唑不同剂量进行亚组分析 | 第47-49页 |
7. Meta分析证据水平质量 | 第49-53页 |
五、讨论 | 第53-56页 |
1. 主要发现 | 第53-55页 |
2. 创新性 | 第55页 |
3. 局限性 | 第55-56页 |
4. 意义 | 第56页 |
六、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1:纳入研究特征表 | 第65-76页 |
附录2:排除研究特征表 | 第76-78页 |
附录3:纳入研究偏倚表 | 第78-89页 |
附录4:不良反应及脱落率登记表 | 第89-91页 |
致谢信 | 第91-93页 |
综述 | 第93-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