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 第9-12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 | 第9-10页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 第10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10-11页 |
(一) 民族群体性 | 第10页 |
(二) 非物质性 | 第10-11页 |
(三) 文化独特性 | 第11页 |
(四) 动态传承性 | 第11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2-17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一) 建设和谐友好社会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 全方位多方面有效保护的需要 | 第13页 |
(三) 有效维护保有者和传承者利益的需要 | 第13-14页 |
(四) 平衡利益和激励机制的需要 | 第14-15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 第15-17页 |
(一) 知识产权发展创新的开放性 | 第15页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 | 第15页 |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的与知识产权法价值取向 | 第15-17页 |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5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 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 第17-19页 |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不足之处 | 第20-25页 |
(一) 观念落后、意识薄弱 | 第20页 |
(二) 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0-23页 |
(三) 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23-24页 |
(四) 人员、资金的缺乏,保护力量不足 | 第24-25页 |
第4章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 第25-33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创新 | 第25-26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 第26-31页 |
(一) 著作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 第26-27页 |
(二) 商标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 第27-28页 |
(三) 专利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 第28页 |
(四) 商业秘密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 第28-29页 |
(五) 域名权保护模式的完善 | 第29-31页 |
三、构建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 第31-32页 |
四、确立其商业开发的利益分享机制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