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广场舞参与者与附近居民冲突的研究--以桂林市甲天下广场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1.1 广场舞的发展背景 | 第9-10页 |
1.2 广场舞的特征 | 第10页 |
1.2.1 便民性 | 第10页 |
1.2.2 集体性 | 第10页 |
1.3 场舞噪音带来的问题 | 第10-11页 |
1.4 和谐社会的定义及特征 | 第11-13页 |
1.4.1 和谐社会的定义 | 第11-12页 |
1.4.2 和谐社会的特征 | 第12-13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2 调查对象 | 第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3.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2.3.2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2.3.3 观察法 | 第19页 |
2.3.4 访谈法 | 第19页 |
2.3.5 个案研究法 | 第19页 |
2.3.6 数理统计法 | 第19-20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3.1 民主法治是避免冲突的根本 | 第20-21页 |
3.1.1 民主是保证广场舞开展的首要前提 | 第20页 |
3.1.2 法治是两者建立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 | 第20-21页 |
3.2 公平正义是解决冲突的准则 | 第21-22页 |
3.3 诚信友爱是协调冲突的前提 | 第22-23页 |
3.4 充满活力是缓解冲突的保证 | 第23-24页 |
3.5 安定有序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 第24-25页 |
3.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化解冲突的最终结果 | 第25-27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27-31页 |
4.1 结论 | 第27-28页 |
4.2 建议 | 第28-31页 |
4.2.1 民主与法治的完善是根本要道 | 第28页 |
4.2.2 落实权利,保证公平 | 第28页 |
4.2.3 协商与沟通缺一不可 | 第28-29页 |
4.2.4 相互尊重是前提 | 第29页 |
4.2.5 社会组织机制和社会管理齐头并进 | 第29页 |
4.2.6 着力"治好""城市文明病"是重中之重 | 第29-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