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部疾病论文--癫痫论文

癫痫脑片中及左乙拉西坦作用下多巴胺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研究

前言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1章 绪论第20-2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2-38页
    2.1 癫痫及癫痫相关精神障碍概述第22-26页
        2.1.1 癫痫的流行病学第22页
        2.1.2 癫痫相关的精神障碍的概念及发病机制第22-26页
    2.2 多巴胺能神经元与中脑腹侧被盖区概述第26-29页
        2.2.1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特点第26-28页
        2.2.2 中脑腹侧被盖区的解剖结构与神经元分类第28-29页
    2.3 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传入传出联系及功能第29-38页
        2.3.1 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传入第29-31页
        2.3.2 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传出第31-33页
        2.3.3 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第33-38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38-54页
    3.1 实验材料第38-45页
        3.1.1 实验动物及伦理第38页
        3.1.2 主要实验器械(仪器名称-型号-产地)第38-40页
        3.1.3 主要实验试剂及用途第40-42页
        3.1.4 实验溶液第42-45页
    3.2 实验方法第45-54页
        3.2.1 急性冠状切片的制备及离体癫痫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3.2.2 记录电极的选取及制作第47-48页
        3.2.3 电生理记录第48-51页
        3.2.4 Avidin染色第51-52页
        3.2.5 免疫组化染色及成像第52-53页
        3.2.6 药物学实验第53页
        3.3 数据分析第53-54页
第4章 实验结果第54-84页
    4.1 VTA区神经元的特点第54-60页
        4.1.1 VTA区DA能神经元的电生理特点第54-58页
        4.1.2 VTA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第58-60页
    4.2 离体癫痫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4.3 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改变第61-63页
    4.4 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内在兴奋性的改变第63-66页
        4.4.1 正常以及癫痫状态下激发动作电位的改变第63-65页
        4.4.2 正常以及癫痫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特性改变第65-66页
    4.5 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外在突触输入的改变第66-71页
        4.5.1 正常以及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兴奋性突触输入的改变第67-69页
        4.5.2 正常以及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抑制性突触输入的改变第69-71页
    4.6 正常以及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成对脉冲比的改变第71-72页
        4.6.1 正常及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e EPSC PPR的改变第71-72页
        4.6.2 正常及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e IPSC PPR的改变第72页
    4.7 外在突触输入作用的验证第72-73页
    4.8 LEV对DA能神经元突触输入的作用第73-78页
        4.8.1 LEV对DA能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输入的作用第73-76页
        4.8.2 LEV对DA能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输入的作用第76-77页
        4.8.3 LEV对DA能神经元微小突触后电流的作用第77-78页
    4.9 LEV对DA能神经元内在兴奋性的作用第78-81页
    4.10 LEV对DA能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第81-84页
第5章 讨论第84-94页
    5.1 VTA区域DA能神经元的特点第85-86页
    5.2 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以及机制探讨第86-90页
        5.2.1 无镁离子癫痫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5.2.2 癫痫状态下DA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加的机制探讨第87-90页
    5.3 LEV对DA能神经元电生理的影响第90-94页
第6章 结论第94-96页
第7章 创新点以及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IgG4相关性涎腺炎临床病理学研究
下一篇: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