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1.4.1 校友 | 第21-22页 |
1.4.2 校友会 | 第22页 |
1.4.3 校友资源 | 第22-23页 |
1.4.4 校友文化 | 第23-25页 |
第2章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缘起及发展 | 第25-33页 |
2.1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缘起 | 第25-27页 |
2.1.1 慈善捐赠文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2.1.2 校友参与大学事务管理的愿望 | 第26-27页 |
2.2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成立与发展 | 第27-33页 |
2.2.1 早期的哈佛大学与校友之间的互动(1636年——1809年) | 第27-29页 |
2.2.2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形成(1810年——1920年) | 第29-31页 |
2.2.3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专业化发展(1921年至今) | 第31-33页 |
第3章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 | 第33-50页 |
3.1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主要目标 | 第33-34页 |
3.1.1 为哈佛大学创造福利 | 第33-34页 |
3.1.2 为校友服务,并为之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 | 第34页 |
3.2 哈佛大学校友会组织管理概况 | 第34-41页 |
3.3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工作人员配备 | 第41-50页 |
3.3.1 专职人员 | 第42-46页 |
3.3.2 志愿者 | 第46-50页 |
第4章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活动计划与服务项目 | 第50-62页 |
4.1 哈佛大学校友会服务于学校的活动 | 第50-56页 |
4.1.1 捐赠活动 | 第50-52页 |
4.1.2 志愿者活动 | 第52-54页 |
4.1.3 冬季集会活动 | 第54-56页 |
4.2 哈佛大学校友会服务于校友的活动及项目 | 第56-62页 |
4.2.1 返校聚会 | 第56-57页 |
4.2.2 继续教育项目 | 第57-59页 |
4.2.3 特色旅游活动项目 | 第59-62页 |
第5章 哈佛大学的校友文化及其校友会的特点 | 第62-71页 |
5.1 哈佛大学校友文化的特点 | 第62-67页 |
5.1.1 尊重在校生、关爱在校生,注重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 | 第62-63页 |
5.1.2 分享哈佛、支持哈佛,搭建起诚信、长久的合作关系 | 第63-64页 |
5.1.3 乐于奉献、勤于服务,铸成哈佛人的志愿者精神 | 第64-65页 |
5.1.4 追求卓越、高度参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 第65-67页 |
5.2 哈佛大学校友会的特点 | 第67-71页 |
5.2.1 健全的校友组织机构 | 第67-68页 |
5.2.2 强大的校友工作者队伍 | 第68页 |
5.2.3 丰富的校友活动与项目 | 第68-69页 |
5.2.4 高度专业化管理机制 | 第69-71页 |
第6章 哈佛大学校友工作对我国高校校友工作的启示 | 第71-81页 |
6.1 我国高校校友会发展的现状 | 第71-76页 |
6.1.1 我国高校校友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72-74页 |
6.1.2 我国高校校友会发展存在的不足 | 第74-76页 |
6.2 哈佛大学校友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校友工作的启示 | 第76-81页 |
6.2.1 加强校友文化培育,营造浓厚的校友文化氛围 | 第76-77页 |
6.2.2 完善校友组织机构,建立专业化工作机制 | 第77-78页 |
6.2.3 扩大校友工作者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养 | 第78-79页 |
6.2.4 丰富校友活动项目,拓展联络校友的平台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