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微生物学论文--真菌论文

红树林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Xy24萜类代谢产物及Harzianone的微生物转化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语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 木霉简介第10页
    2 木霉代谢产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0-22页
        2.1 萜类第10-15页
        2.2 聚酮类第15-17页
        2.3 Peptaibols抗菌肽第17-18页
        2.4 绿胶霉素类第18页
        2.5 单端孢霉烯毒素类第18-19页
        2.6 其他第19-22页
    3 小结第22-23页
第一章 红树林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Xy24萜类代谢产物的研究第23-36页
    前言第23-24页
    材料和方法第24-28页
        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1.1 仪器与设备第24页
            1.2 试剂第24-25页
            1.3 菌种及小试培养浸膏第25页
            1.4 培养基的配制第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1 小试培养浸膏的分离纯化第25-26页
            2.2 木霉Trichoderma sp.Xy24的发酵放大培养第26页
            2.3 发酵浸膏的获得第26页
            2.4 浸膏粗分第26-27页
            2.5 石油醚部分的分离纯化第27-28页
    结果第28-36页
        1 总述第28-29页
        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第29-32页
            2.1 化合物8的结构解析第29-30页
            2.2 化合物9的结构解析第30-31页
            2.3 化合物10的结构解析第31-32页
        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第32-36页
第二章 Trichoderma sp.Xy24代谢产物Harzianone的微生物转化第36-63页
    前言第36-37页
    材料和方法第37-45页
        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1.1 仪器与设备第37页
            1.2 试剂第37-38页
            1.3 LB培养基的配制第38页
            1.4 试剂和溶液配制第38页
        2 实验方法第38-45页
            2.1 异常菌株菌液成分分析第38页
            2.2 细菌的分离及保存第38页
            2.3 细菌的种属鉴定第38-41页
            2.4 芽孢杆菌对Harzianone生物转化的考察第41-42页
            2.5 芽孢杆菌对Harzianone生物转化的放大实验第42-45页
    结果第45-63页
        1 异常菌株菌液成分分析第45-46页
        2 细菌的鉴定第46-49页
            2.1 测序结果第47-48页
            2.2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48-49页
        3 芽孢杆菌对Harzianone生物转化考察第49-50页
        4 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第50-52页
        5 转化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探讨第52页
        6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第52-61页
            6.1 化合物14的结构解析第52-53页
            6.2 化合物15的结构解析第53-54页
            6.3 化合物16的结构解析第54-55页
            6.4 化合物17的结构解析第55-57页
            6.5 化合物18的结构解析第57页
            6.6 化合物19的结构解析第57-59页
            6.7 化合物20的结构解析第59页
            6.8 化合物21的结构解析第59-61页
        7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61-63页
论文总结及创新点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第73-74页
附图(新化合物MS、NMR、CD谱图及相关附图)第74-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小麦籽实与土壤Cd含量关系研究及安全利用评价--以X镇为例
下一篇: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产业污染水平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