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理论(可燃气体、瓦斯)论文

气流床气化灰渣的理化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煤气化工艺流程第12页
    2.2 气化灰渣的形成过程研究第12-13页
        2.2.1 灰渣的形成历程第12-13页
        2.2.2 原煤到灰渣的转变第13页
    2.3 灰渣表观形态第13-14页
    2.4 灰渣中的矿物质第14-17页
    2.5 气化灰渣粒径分布第17-19页
        2.5.1 粒径分布第17页
        2.5.2 粒径分布影响因素第17-18页
        2.5.3 灰渣孔隙结构第18-19页
    2.6 灰渣中残碳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2.6.1 残碳的形成第19页
        2.6.2 残碳的形态第19-20页
        2.6.3 残碳含量与影响因素第20-21页
        2.6.4 灰渣中的残碳气化反应性第21页
    2.7 石油焦与煤共气化第21-22页
    2.8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典型气化灰渣基本特性第23-45页
    3.1 样品来源与简介第23-24页
    3.2 可燃物含量第24-27页
        3.2.1 不同气化炉粗渣和细渣的可燃物含量第24-25页
        3.2.2 不同操作条件对灰渣可燃物含量的影响第25-27页
    3.3 不同气化灰渣形态与分类第27-33页
        3.3.1 不同气化炉灰渣形态对比第28-31页
        3.3.2 不同温度下对SE灰渣形态对比第31-33页
    3.4 粒径分布第33-37页
        3.4.1 测试方法第33页
        3.4.2 细渣的粒径分布第33-35页
        3.4.3 粗渣的粒径分布第35-37页
        3.4.4 灰渣与原煤的粒径分布对比第37页
    3.5 灰组成分析第37-40页
        3.5.1 灰渣元素分析第38-39页
        3.5.2 气化灰渣的灰熔点第39-40页
    3.6 石油焦与煤共气化灰渣特性:第40-43页
        3.6.1 原料煤煤质数据第40-41页
        3.6.2 灰渣特性第41-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不同粒径的气化灰渣特性对比第45-55页
    4.0 样品与处理第45-46页
    4.1 不同粒径灰渣SEM图像对比第46-48页
    4.2 不同粒径灰渣的孔隙结构第48-51页
        4.2.1 吸附特性曲线第49-50页
        4.2.2 灰渣表面孔径分布第50-51页
    4.3 不同粒径粗渣和不同粒径细渣的可燃物含量第51-53页
        4.3.1 两种可燃物含量测试方法对比第51页
        4.3.2 不同粒径灰渣残碳第51-53页
    4.4 不同粒径粗渣和细渣真密度实验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特殊形态灰渣第55-73页
    5.1 样品来源与处理第55-57页
        5.1.1 气化工艺第55-56页
        5.1.2 灰渣样品第56-57页
    5.2 设备中积灰特性分析第57-63页
        5.2.1 样品形态特征第57-59页
        5.2.2 残碳含量与灰组成第59-60页
        5.2.3 积灰SEM微观形貌特征第60-63页
    5.3 纤维渣特性分析第63-67页
        5.3.1 纤维渣的处理第63页
        5.3.2 残碳含量第63-64页
        5.3.3 几何形态第64-66页
        5.3.4 灰组成分析第66-67页
    5.4 纤维渣的微观形态分析第67-72页
        5.4.1 纤维渣形态特征第67-70页
        5.4.2 纤维渣的形成第70-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研究结论第73-74页
    6.2 研究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微企业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心理疏导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