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 第10-13页 |
一、对心衰病名的认识 | 第10页 |
二、心衰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三、心衰的证候研究 | 第11-13页 |
第二节 NT-proBNP及射血分数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一、NT-proBNP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心衰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二、射血分数及在心衰中的诊断价值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与西医相关指标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一、研究对象来源 | 第17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18页 |
四、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证及剔除标准) | 第18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一、基本信息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统计方法 | 第18页 |
四、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观察结果及结论 | 第19-21页 |
一、三种证型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病因、的比较 | 第19-20页 |
二、心衰阴阳证候分布、心功能证型分布结果 | 第20页 |
三、慢性心衰辩证分型与NT-proBNP及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页 |
四、观察结果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21-23页 |
一、年龄、性别以及病因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二、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及与NT-proBNP、射血分数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五节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23-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