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2.3 实验试剂与器材 | 第15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5-18页 |
2.4.1 朝医学辨象 | 第15-17页 |
2.4.2 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19-27页 |
3.1 实验志愿者的一般情况 | 第19页 |
3.2 体感诱发电位各参数对比 | 第19-20页 |
3.2.1 四象组间右体潜伏期、潜伏间期的对比 | 第19-20页 |
3.2.2 四象组间左体潜伏期、潜伏间期的对比 | 第20页 |
3.3 四象组间男女一般情况 | 第20-21页 |
3.4 四象组间男女体感诱发电位各参数对比 | 第21-23页 |
3.4.1 四象组间男性右体潜伏期、潜伏间期的对比 | 第21页 |
3.4.2 四象组间男性左体潜伏期、潜伏间期的对比 | 第21-22页 |
3.4.3 四象组间女性右体潜伏期、潜伏间期的对比 | 第22-23页 |
3.4.4 四象组间女性左体潜伏期、潜伏间期的对比 | 第23页 |
3.5 四象组内男女一般情况 | 第23-24页 |
3.6 四象组内男女体感诱发电位各参数对比 | 第24-27页 |
3.6.1 太阴人组内男女体感诱发电位各参数对比 | 第24-25页 |
3.6.2 少阳人组内男女体感诱发电位各参数对比 | 第25-26页 |
3.6.3 少阴人组内男女体感诱发电位各参数对比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7-33页 |
4.1 四象人一般分布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4.1.1 各四象体质人数分布 | 第27页 |
4.1.2 各四象体质间身高及体重分布 | 第27-28页 |
4.1.3 各四象体质间性别分布 | 第28页 |
4.2 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特点 | 第28-30页 |
4.2.1 四象组间差异 | 第28-29页 |
4.2.2 四象组间男女差异 | 第29-30页 |
4.2.3 四象组内男女间差异 | 第30页 |
4.3 神经传导功能左右肢体的差异 | 第30-31页 |
4.4 应用SEP检测的朝医理论支持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综述 | 第3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