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现有研究状况述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页 |
1.5 贡献与不足 | 第14-16页 |
1.5.1 可能的贡献 | 第14-15页 |
1.5.2 研究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PPP项目特殊性 | 第16-23页 |
2.1 风险导向审计的一般理论 | 第16-18页 |
2.1.1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内涵和基本模式 | 第16页 |
2.1.2 风险导向审计的难点和方法集 | 第16-18页 |
2.2 PPP项目的基本概念 | 第18-23页 |
2.2.1 PPP概念及主要运作模式 | 第18页 |
2.2.2 PPP目前发展情况及发展预期 | 第18-19页 |
2.2.3 PPP项目一般风险 | 第19-21页 |
2.2.4 PPP项目公司财务报告规范要求 | 第21-23页 |
第三章 PPP项目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性分析 | 第23-34页 |
3.1 PPP项目公司财务报表的特殊性 | 第23-27页 |
3.1.1 PPP财务报表特别关注点 | 第23-26页 |
3.1.1.1 资产负债率 | 第23-24页 |
3.1.1.2 无形资产和长期应收款的确认 | 第24-25页 |
3.1.1.3 政府补助的确认 | 第25页 |
3.1.1.4 适用的税收优惠以及税费的缴纳 | 第25-26页 |
3.1.1.5 数量众多的附属公司 | 第26页 |
3.1.2 PPP资产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 第26-27页 |
3.2 PPP项目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性 | 第27-34页 |
3.2.1 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及审计风险 | 第27页 |
3.2.2 PPP项目风险敞口的特殊性 | 第27-31页 |
3.2.2.1 外部融资风险 | 第27-28页 |
3.2.2.2 对于特许经营权协议的判断 | 第28页 |
3.2.2.3 单价调整不及时的风险 | 第28-29页 |
3.2.2.4 业绩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增长 | 第29页 |
3.2.2.5 毛利率波动风险 | 第29页 |
3.2.2.6 产品服务质量未达标风险 | 第29页 |
3.2.2.7 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 第29-30页 |
3.2.2.8 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 | 第30页 |
3.2.2.9 政策性风险 | 第30页 |
3.2.2.10 特许经营权项目违约的风险 | 第30-31页 |
3.2.3 财务报表可能的错报识别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河南某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案例分析 | 第34-52页 |
4.1 背景介绍 | 第34-36页 |
4.1.1 河南某污水处理厂建设背景及模式 | 第34-35页 |
4.1.2 审计实施背景分析 | 第35-36页 |
4.2 风险识别:从项目风险到审计风险 | 第36-37页 |
4.2.1 PPP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第36-37页 |
4.2.2 如何基于项目风险识别审计风险 | 第37页 |
4.3 确定审计重点事项 | 第37-46页 |
4.3.1 方法论 | 第37-38页 |
4.3.2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第38页 |
4.3.3 PPP项目财务报表审计的常规重点事项 | 第38-46页 |
4.3.3.1 BOT业务的确定 | 第38-39页 |
4.3.3.2 在建造阶段是否应当确认建造收入 | 第39-42页 |
4.3.3.3 建造合同收入对应的资产确认 | 第42-44页 |
4.3.3.4 运营期现金流在金融资产收回和经营服务收入间的分摊 | 第44-45页 |
4.3.3.5 核算BOT协议中的维修义务 | 第45-46页 |
4.4 确定审计实施方法 | 第46-50页 |
4.4.1 审计方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 第46页 |
4.4.2 适用于PPP项目审计的方法 | 第46-50页 |
4.4.2.1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 第46-47页 |
4.4.2.2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 第47-50页 |
4.5 案例的总结分析 | 第50-52页 |
4.5.1 审计效果 | 第50页 |
4.5.2 对适用的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的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