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机制砂粒形与级配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粒形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15-16页
        1.2.2 级配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17-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19-27页
    2.1 原材料第19-21页
        2.1.1 水泥与矿物掺合料第19页
        2.1.2 细骨料第19-20页
        2.1.3 粗骨料第20页
        2.1.4 拌合水第20-21页
        2.1.5 减水剂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27页
        2.2.1 细骨料的筛分和级配调整第21页
        2.2.2 细骨料粒形参数提取第21-23页
        2.2.3 细骨料堆积空隙率测试第23页
        2.2.4 砂浆与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第23-24页
        2.2.5 硬化砂浆细骨料间距测试第24-25页
        2.2.6 砂浆及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第25页
        2.2.7 砂浆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测试第25页
        2.2.8 砂浆及混凝土耐久性测试第25-27页
第三章 机制砂粒形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27-45页
    3.1 机制砂粒形的表征第27-33页
        3.1.1 机制砂的粒形参数第28-31页
        3.1.2 机制砂的比表面积第31-32页
        3.1.3 机制砂棱角性测试第32-33页
    3.2 粒形的综合评价指数第33-35页
        3.2.1 粒形各评价参数的权重划分第33-34页
        3.2.2 粒形各评价参数值的归一化处理第34页
        3.2.3 粒形综合指数的计算第34-35页
    3.3 粒形对机制砂堆积空隙率的影响第35-37页
        3.3.1 粒形对单粒级机制砂堆积空隙率的影响第35-36页
        3.3.2 粒形对连续级配机制砂堆积空隙率的影响第36-37页
    3.4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7-40页
        3.4.1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3.4.2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4.3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干燥收缩的影响第39-40页
    3.5 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3.5.1 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5.2 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第41-42页
        3.5.3 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机制砂级配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45-65页
    4.1 机制砂级配设计与评价第45-49页
        4.1.1 四区间级配设计第45-47页
        4.1.2 机制砂级配评价第47-49页
    4.2 级配对机制砂堆积性能的影响第49-57页
        4.2.1 四区间级配对机制砂堆积空隙率的影响第49-54页
        4.2.2 机制砂模拟软件颗粒堆积第54-55页
        4.2.3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堆积性能的影响第55-57页
    4.3 机制砂级配对砂浆性能的的影响第57-61页
        4.3.1 机制砂级配对砂浆工作性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4.3.2 机制砂级配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8页
        4.3.3 机制砂级配对砂浆干燥收缩的影响第58-59页
        4.3.4 石粉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4.4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4.4.1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4.4.2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第62-63页
        4.4.3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第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基于机制砂粒形和级配的混凝土优化设计第65-79页
    5.1 机制砂粒形和级配与浆体包裹层厚度的关系第65-69页
        5.1.1 浆体包裹层厚度理论计算第65-66页
        5.1.2 机制砂粒形和级配对浆体包裹层厚度的影响第66-68页
        5.1.3 浆体包裹层厚度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第68-69页
    5.2 基于机制砂粒形和级配的砂浆优化设计第69-73页
        5.2.1 机制砂粒形和级配对浆体包裹层厚度和砂浆性能的影响分析第69-70页
        5.2.2 基于机制砂粒形和级配的砂浆优化设计第70-73页
    5.3 基于机制砂粒形和级配的混凝土优化设计第73-77页
        5.3.1 相同浆体包裹层厚度不同粒形机制砂混凝土设计第73-75页
        5.3.2 相同浆体包裹层厚度不同级配机制砂混凝土设计第75-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1. 结论第79-80页
    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理脱毒期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线索诱发作业下伏隔核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下一篇: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传统回肠膀胱术5年疗效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