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自愈合材料 | 第11-13页 |
1.1.1. 自愈合材料概述 | 第11页 |
1.1.2. 自愈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第11-13页 |
1.2. 本征型自愈合材料 | 第13-25页 |
1.2.1. 基于可逆共价键的自愈合材料 | 第13-16页 |
1.2.2. 基于非共价键的自愈合材料 | 第16-18页 |
1.2.3. 氢键型超分子弹性体 | 第18-25页 |
1.3. 具有双交联网络的材料 | 第25-28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8-31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4.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氢键型超分子弹性体SESi的交联机理 | 第31-54页 |
2.1. 前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3. 超分子弹性体的合成 | 第33-35页 |
2.2.4. 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5. 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2页 |
2.3.1. 超分子弹性体SESi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44页 |
2.3.2. 氢键结合强度表征 | 第44-46页 |
2.3.3. 共价交联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2.3.4. 共价交联与材料性能关系 | 第48-50页 |
2.3.5. 超分子弹性体交联机理分析 | 第50-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具有混合交联网络的超分子弹性体的可控合成 | 第54-77页 |
3.1. 前言 | 第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9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54-5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3.2.3. HSE的合成 | 第55-57页 |
3.2.4. 测试方法 | 第57-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5页 |
3.3.1. HSE弹性体的合成 | 第59-61页 |
3.3.2. XRD测试 | 第61-62页 |
3.3.3. HSE的热性能 | 第62-65页 |
3.3.4. HSE的粘弹性能 | 第65-71页 |
3.3.5. HSE的力学性能与自愈合性能 | 第71-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光固化超分子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在双层复合薄膜中的应用 | 第77-93页 |
4.1. 前言 | 第77-7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9-84页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79-8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80页 |
4.2.3. BLF双层膜的制备 | 第80-81页 |
4.2.4. 测试方法 | 第81-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2页 |
4.3.1. Coli的合成 | 第84-85页 |
4.3.2. Coli的固化 | 第85-86页 |
4.3.3. BLF双层膜的性能 | 第86-9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