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我国规划机构 | 第15-16页 |
·国外规划机构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文献综述法 | 第19-20页 |
·历史研究 | 第20页 |
·比较研究 | 第20页 |
·系统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章.规划机构设置的理论研究 | 第21-37页 |
·规划机构的性质 | 第21-27页 |
·规划机构的产生 | 第21-22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 | 第22-24页 |
·规划机构与政府 | 第24-25页 |
·规划机构的分权 | 第25-27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制衡 | 第27页 |
·规划机构的事务 | 第27-33页 |
·规划事务的特征 | 第27-28页 |
·规划编制的相关机构 | 第28-30页 |
·规划实施的相关机构 | 第30-32页 |
·规划机构的界定 | 第32-33页 |
·规划机构的职能与设置方式 | 第33-36页 |
·按照政府层级的职能 | 第33-35页 |
·按照规划事务的职能 | 第35-36页 |
本章注释 | 第36-37页 |
第三章.英国规划机构研究 | 第37-77页 |
·政治体制与机构形式 | 第37-38页 |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 第37页 |
·政府机构的组建形式 | 第37-38页 |
·中央政府的规划机构 | 第38-52页 |
·近年来演变过程 | 第38-42页 |
·中央规划职能与机构设置 | 第42-43页 |
·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协调 | 第43-45页 |
·分工运作的大型部门 | 第45-49页 |
·独立的执行机构与公共团队 | 第49-52页 |
·区域规划机构 | 第52-60页 |
·区域规划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52-54页 |
·规划机构与基本职能 | 第54-56页 |
·区域发展局(RDA) | 第56-60页 |
·地方规划机构 | 第60-66页 |
·行政划分与地方规划职能 | 第60页 |
·政府与规划部门组建形式 | 第60-61页 |
·城市规划权力的转移 | 第61-62页 |
·决策核心城市规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ttees) | 第62-64页 |
·地方规划工作团队 | 第64-66页 |
·英国规划机构的权力机制 | 第66-74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演变 | 第66-68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授予 | 第68-69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分配 | 第69-72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制衡 | 第72-74页 |
·英国规划机构运作的经验启示 | 第74-76页 |
·多元团队目标的选择 | 第74页 |
·开放体系制定规划 | 第74-75页 |
·集体模型规划决策 | 第75页 |
·层级管理开发控制 | 第75-76页 |
·行政司法规划上诉 | 第76页 |
本章注释 | 第76-77页 |
第四章.我国规划机构研究 | 第77-128页 |
·我国对规划职能及相关机构的认识 | 第77-78页 |
·城市规划职能的认识 | 第77-78页 |
·城市规划机构的定位 | 第78页 |
·我国行政区划与规划机构建制 | 第78-80页 |
·规划机构与行政区划 | 第78-79页 |
·规划机构建制 | 第79-80页 |
·我国规划机构的事务特点 | 第80-82页 |
·编制与行政辖区对应的空间规划 | 第80-81页 |
·制定部门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 第81页 |
·集中于地方层面的开发控制 | 第81-82页 |
·中央规划机构 | 第82-90页 |
·中央规划机构发展历程 | 第82-85页 |
·中央的规划职能特点 | 第85-86页 |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基本职能 | 第86-88页 |
·弱化的地方管理职能 | 第88-90页 |
·省级规划机构 | 第90-98页 |
·省级规划机构的事务与定位 | 第90-91页 |
·省建设厅的机构规模与职能范畴 | 第91-93页 |
·制定规划与立法职能 | 第93-94页 |
·管理地方的规划事务 | 第94-96页 |
·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 | 第96-98页 |
·地方的城市规划机构 | 第98-123页 |
·地方规划行政机构 | 第98-111页 |
·相关行政机构 | 第111-114页 |
·审议咨询机构:城市规划委员会 | 第114-118页 |
·分离的技术机构 | 第118-121页 |
·决策核心:行政领导与评审会 | 第121-122页 |
·监督机构与公共机构 | 第122-123页 |
·我国规划机构权力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23-127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范畴 | 第123-125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分配 | 第125-126页 |
·规划机构的权力制衡 | 第126-127页 |
本章注释 | 第127-128页 |
第五章.我国规划机构的完善 | 第128-139页 |
·现有机构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128-129页 |
·体制的转型 | 第128页 |
·区域规划事务的增加 | 第128-129页 |
·公众参与规划的改革 | 第129页 |
·英国的经验借鉴 | 第129-132页 |
·两国的共性 | 第129-130页 |
·应对规划编制事务 | 第130-131页 |
·应对规划实施事务 | 第131-132页 |
·正确认识政府的规划职能 | 第132-133页 |
·利益分配的工具,维护公共利益 | 第132-133页 |
·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 第133页 |
·明确各级规划机构的事务与职权 | 第133-136页 |
·中央层级 | 第134页 |
·省级层面 | 第134-135页 |
·地方层面 | 第135-136页 |
·现有机构和制度的改善 | 第136-139页 |
·强化部门的职权范畴 | 第136页 |
·完善权力的制衡机制 | 第136-138页 |
·建立规划监督和反馈机制 | 第138-139页 |
结语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