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联合山莨菪碱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9-19页 |
第一节 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9页 |
第二节 脓毒症的定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 第10-12页 |
一、肠道细菌或(和)内毒素移位 | 第10-11页 |
二、炎症通路激活 | 第11页 |
三、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细胞成分 | 第11页 |
四、宿主对微生物成分的识别 | 第11页 |
五、信号传导与放大 | 第11页 |
六、中性粒细胞迁移 | 第11-12页 |
七、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通路激活 | 第12页 |
八、神经系统的调控 | 第12页 |
九、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 | 第12页 |
十、基因多态性 | 第12页 |
第四节 脓毒症过程的相关细胞因子 | 第12-13页 |
第五节 脓毒症的免疫治疗 | 第13-15页 |
一、抑制免疫细胞凋亡 | 第14页 |
二、免疫调理治疗 | 第14页 |
三、免疫营养 | 第14页 |
四、血液净化治疗 | 第14-15页 |
第六节 中医药对脓毒血症的研究 | 第15-19页 |
一、中医对脓毒症的记载-病名 | 第15页 |
二、病机、治则、症型 | 第15页 |
三、遣方用药 | 第15-17页 |
四、大黄对脓毒症的治疗研究 | 第17页 |
五、山莨菪碱对脓毒症的治疗 | 第17-18页 |
六、大黄联合山莨菪碱对脓毒症的治疗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病例的选择 | 第19-20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9页 |
二、样本量估计 | 第19页 |
三、诊断标准 | 第19页 |
四、纳入标准 | 第19页 |
五、排除标准 | 第19页 |
六、脱落标准 | 第19-20页 |
七、剔除标准 | 第20页 |
第二节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一、病例分组 | 第20页 |
二、治疗方案 | 第20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20页 |
四、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21-26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21-22页 |
二、观测指标 | 第22-23页 |
三、免疫指标 | 第23-26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26-29页 |
一、一般观察指标结果 | 第26页 |
二、观测指标结果 | 第26-27页 |
三、免疫指标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附录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