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逆流色谱手性分离研究现状及概述 | 第14-17页 |
1.1.1 高速逆流色谱的简介 | 第14页 |
1.1.2 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 | 第14-16页 |
1.1.3 高速逆流色谱的应用 | 第16-17页 |
1.1.3.1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分离的应用 | 第16页 |
1.1.3.2 对天然植物疗效及组分药效学活性的评估 | 第16页 |
1.1.3.3 高速逆流色谱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 2-芳基丙酸类物质对映体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2-芳基丙酸物质概述 | 第17-18页 |
1.2.2 2-芳基丙酸类物质对映体拆分现状 | 第18-21页 |
1.2.2.1 2-芳基丙酸类物质的不对称合成法 | 第18页 |
1.2.2.2 2-芳基丙酸类物质的生物拆分法 | 第18-19页 |
1.2.2.3 2-芳基丙酸类物质的色谱拆分法 | 第19-20页 |
1.2.2.4 课题组关于 2-芳基丙酸类衍生物的逆流色谱拆分研究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逆流色谱手性拆分 2-芳基丙酸衍生物 | 第23-48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1 试剂与药品 | 第23-24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3.1.1 色谱条件 | 第24-25页 |
2.3.1.2 样品溶液配制 | 第25页 |
2.3.2 液液平衡手性萃取拆分实验 | 第25页 |
2.3.3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3.1 两相溶剂体系及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25-26页 |
2.3.3.2 高速逆流色谱操作过程 | 第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46页 |
2.4.1 色谱条件优化 | 第26-36页 |
2.4.1.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 第26-30页 |
2.4.1.2 高速逆流色谱条件优化 | 第30-36页 |
2.4.2 苯环取代基对环糊精手性识别包结作用的探讨 | 第36-38页 |
2.4.3 不同环糊精对 2-芳基丙酸衍生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4 高速逆流色谱不同流速条件下对拆分的影响 | 第41-43页 |
2.4.5 金属离子及萃取时间对配体交换逆流色谱的影响 | 第43-46页 |
2.4.5.1 金属离子对 3-苯基乳酸手性拆分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5.2 萃取时间对 3-苯基乳酸手性拆分的影响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逆流色谱拆分芳基羧酸(-)-薄荷醇酯 | 第48-65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3.2.1 试剂与药品 | 第49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0-54页 |
3.3.1 芳基羧酸(-)-薄荷醇酯异构体的合成 | 第50-52页 |
3.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3.3.2.1 色谱条件 | 第52-53页 |
3.3.1.2 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3.3.3 液液萃取实验 | 第53页 |
3.3.4 高速逆流色谱方法 | 第53-54页 |
3.3.4.1 两相溶剂及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53-54页 |
3.3.4.2 高速逆流色谱操作过程 | 第5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3.4.1 条件优化 | 第54-59页 |
3.4.1.1 芳基羧酸(-)-薄荷醇酯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54-55页 |
3.4.1.2 薄荷醇酯高速逆流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55-59页 |
3.4.2 样品回收及芳基羧酸(-)-薄荷醇酯异构体的水解 | 第59页 |
3.4.3 芳基羧酸(-)-薄荷醇酯液相色谱图中两异构体峰面积大小对称性考察 | 第59-60页 |
3.4.4 物质极性对两相分配系数及分离因子的影响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9页 |
4.1 结论 | 第65-67页 |
4.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76-78页 |
附图 | 第78-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