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剂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含油污泥的产生与特点 | 第14-17页 |
| ·含油污泥的定义 | 第14页 |
| ·含油污泥的产生与分类 | 第14页 |
| ·含油污泥的特点 | 第14-15页 |
| ·含油污泥的性质 | 第15页 |
| ·含油污泥的危害 | 第15-16页 |
| ·相关法律法规 | 第16-17页 |
| ·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主要处理技术 | 第17-23页 |
| ·化学除油法 | 第17-18页 |
| ·化学混凝法 | 第18页 |
| ·萃取法 | 第18-19页 |
| ·热解法 | 第19-20页 |
| ·生物法 | 第20-21页 |
| ·超声法 | 第21-22页 |
| ·冷冻熔融法 | 第22-23页 |
| ·含油污泥除油脱水药剂的机理分析 | 第23-26页 |
| ·除油药剂的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 ·絮凝脱水药剂的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6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页 |
| ·本论文创新性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含油污泥除油脱水实验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实验样品 | 第29页 |
|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 第29-33页 |
| ·实验的分析项目 | 第29-30页 |
| ·检测方法 | 第30-33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大庆含油污泥的成分分析 | 第34-37页 |
| ·大庆油田的污泥介绍 | 第34页 |
| ·大庆含油污泥的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 ·含油污泥泥样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 ·含油污泥的分段灼烧实验 | 第35页 |
| ·含油污泥残渣粒径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含油污泥除油脱水药剂筛选的实验研究 | 第37-50页 |
| ·选择药剂的原则 | 第37-38页 |
| ·药剂选择的实验方法 | 第38页 |
| ·药剂筛选的实验结果 | 第38-47页 |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除油脱水实验 | 第38-40页 |
| ·非离子型表面面活性剂除油脱水实验 | 第40-43页 |
| ·有机絮凝剂除油脱水实验 | 第43-44页 |
| ·无机絮凝剂除油脱水实验 | 第44-46页 |
| ·单一的药剂除油脱水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 ·药剂复配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含油污泥除油脱水工作条件影响分析 | 第50-59页 |
| ·实验目的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搅拌时间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效率影响 | 第50-51页 |
| ·搅拌强度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效率影响 | 第51-52页 |
| ·pH值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效率影响 | 第52-53页 |
| ·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效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泥水比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效率影响 | 第55-56页 |
| ·正交实验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2页 |
| ·文章结论 | 第59-60页 |
|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