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黄酮苷与苷元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1.1 药理活性 | 第11-13页 |
1.1.2 胃肠道吸收 | 第13-14页 |
1.2 黄酮苷元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2.1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 | 第14页 |
1.2.2 化学转化 | 第14-15页 |
1.2.3 生物转化 | 第15-16页 |
1.3 酶催化反应的简介 | 第16-19页 |
1.3.1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 第16页 |
1.3.2 改善酶催化反应的方法 | 第16-19页 |
1.4 低共熔溶剂的简介 | 第19-22页 |
1.4.1 低共熔溶剂的定义与分类 | 第19-20页 |
1.4.2 低共熔溶剂的性质 | 第20-21页 |
1.4.3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糖苷酶的简介及应用领域 | 第22-23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6页 |
1.6.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23-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6.3 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2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基本性质表征 | 第26-34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26-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3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3.1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2 低共熔溶剂形成的分子机制探讨 | 第29-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低共熔溶剂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和稳定性评价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1 低共熔溶剂及其水溶液的制备 | 第35页 |
3.3.2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35页 |
3.3.3 β-葡萄糖苷酶热稳定性测试 | 第35-36页 |
3.3.4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因素考察 | 第36页 |
3.3.5 β-葡萄糖苷酶动力学测试 | 第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3.4.1 低共熔溶剂合成的类型 | 第36-37页 |
3.4.2 低共熔溶剂作为酶促反应体系的助溶剂 | 第37-41页 |
3.4.3 低共熔溶剂作为酶促反应体系的非水介质 | 第41-45页 |
3.4.4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微波辅助酶转化黄酮苷的研究 | 第48-70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4.2.1 实验试剂和耗材 | 第49-5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3.1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 第50页 |
4.3.2 溶剂体系和浓度的考察 | 第50页 |
4.3.3 黄酮苷酶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4.3.4 酶底物选择性的考察 | 第51页 |
4.3.5 酶解黄芩提取物 | 第51-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67页 |
4.4.1 低共熔溶剂种类与浓度对黄酮苷转化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2 酶解条件对黄酮苷转化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3 响应曲面法对黄酮苷酶解因素的优化 | 第56-61页 |
4.4.4 模型验证 | 第61页 |
4.4.5 方法学考察 | 第61-62页 |
4.4.6 中药单体黄酮苷的转化研究 | 第62-65页 |
4.4.7 中药提取物中黄酮苷的转化研究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6页 |
附录 | 第86-100页 |
A.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86-87页 |
B.低共熔溶剂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87-95页 |
C.低共熔溶剂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 第95-99页 |
D.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