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基于松花江水源水絮凝沉淀工艺的微生物絮凝剂净水效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4页
    1.1 课题背景第16页
    1.2 地表水源水污染现状及强化絮凝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我国地表水源水现状第16-17页
        1.2.2 松花江水源水现状第17页
        1.2.3 我国北方地区水质特点第17-18页
        1.2.4 饮用水强化絮凝技术第18页
    1.3 絮凝剂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3.1 无机絮凝剂第19-20页
        1.3.2 有机絮凝剂第20页
        1.3.3 微生物絮凝剂第20-21页
        1.3.4 絮凝剂的复配与复合絮凝剂第21-22页
    1.4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进展第22-27页
        1.4.1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研究第23-25页
        1.4.2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第25页
        1.4.3 微生物絮凝剂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1.5 微生物絮凝剂CBF的开发和应用第27-29页
        1.5.1 微生物絮凝剂CBF的开发第27-28页
        1.5.2 微生物絮凝剂CBF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第28页
        1.5.3 微生物絮凝剂CBF的应用第28-29页
    1.6 课题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4页
        1.6.1 课题来源第29-31页
        1.6.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1.6.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44页
    2.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1.1 实验仪器第34-35页
        2.1.2 实验药剂第35页
        2.1.3 实验水样第35页
        2.1.4 实验装置第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44页
        2.2.1 实验分析与检测方法第35-37页
        2.2.2 微生物絮凝剂CBF的制备第37页
        2.2.3 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制备第37页
        2.2.4 防腐发酵液的制备及储存条件第37-38页
        2.2.5 絮凝率的测定第38页
        2.2.6 烧杯实验第38页
        2.2.7 絮凝-破碎-再絮凝实验第38页
        2.2.8 絮凝过程中[Al+Fe]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第38-40页
        2.2.9 Zeta电位的测定方法第40页
        2.2.10 絮凝过程絮体粒径的在线测定第40-41页
        2.2.11 絮体强度及破碎后恢复能力测定第41页
        2.2.12 PAFC-CBF结构表征第41页
        2.2.13 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第41-42页
        2.2.14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第42-44页
第3章 微生物絮凝剂CBF处理松花江水效能研究第44-55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微生物絮凝剂CBF处理水源水的影响因素第44-50页
        3.2.1 CBF投加量对去除效能的影响第44-45页
        3.2.2 CaCl_2投加量对去除效能的影响第45-47页
        3.2.3 pH值对去除效能的影响第47-48页
        3.2.4 温度对去除效能的影响第48-50页
    3.3 微生物絮凝剂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效能第50-54页
        3.3.1 实验用水第50页
        3.3.2 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条件优化第50-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生物复合絮凝剂PAFC-CBF的制备及其防腐保质研究第55-66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PAFC-CBF的制备第55-56页
    4.3 PAFC-CBF结构形态表征第56-59页
        4.3.1 基于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的结构特征第56-58页
        4.3.2 基于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结构特征第58页
        4.3.3 扫描电镜(SEM)观察第58-59页
    4.4 PAFC-CBF防腐保质性能研究第59-64页
        4.4.1 防腐剂对絮凝率的影响第60-62页
        4.4.2 防腐剂对细菌总数的影响第62-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PAFC-CBF絮凝特性及絮凝机理研究第66-79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絮凝过程中[Al+Fe]水解形态第66-69页
        5.2.1 CBF对Ferron显色剂体系空白吸光度的影响第66-67页
        5.2.2 不同质量比对 [Al+Fe]形态分布的影响第67-68页
        5.2.3 pH值对[Al+Fe]形态分布的影响第68页
        5.2.4 温度对[Al+Fe]形态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5.3 PAFC-CBF絮体形成过程研究第69-70页
    5.4 PAFC-CBF絮体破碎再絮凝特性第70-74页
        5.4.1 PAFC-CBF絮体表面形态第71页
        5.4.2 絮体的形成、破碎及恢复过程分析第71-73页
        5.4.3 PAFC-CBF絮体强度及恢复能力第73-74页
    5.5 PAFC-CBF的投加对Zeta电位的影响第74-77页
        5.5.1 配比对Zeta电位的影响第74-75页
        5.5.2 投加量对Zeta电位的影响第75-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基于絮凝沉淀工艺的微生物絮凝剂CBF中试效能及群落结构解析第79-108页
    6.1 引言第79页
    6.2 中试实验流程及设备开发第79-80页
    6.3 微生物絮凝剂CBF强化絮凝静态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0-87页
        6.3.1 微生物絮凝剂CBF强化絮凝前后絮体形貌变化第80-81页
        6.3.2 不同投加方式结果与分析第81-84页
        6.3.3 不同投加比例结果与分析第84-87页
    6.4 基于絮凝沉淀工艺微生物絮凝剂CBF强化絮凝效能第87-96页
        6.4.1 冬季低温季节中试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7-90页
        6.4.2 夏季高温季节中试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93页
        6.4.3 春秋季节中试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3-96页
    6.5 基于絮凝沉淀工艺的微生物去除效能及群落结构解析第96-106页
        6.5.1 微生物去除效能研究第96-101页
        6.5.2 微生物群落系统解析第101-106页
    6.6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结论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个人简历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拟外差解调的光纤分布式振动传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推特中的非特定事件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