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5页 |
1.1.1 Zn同位素简介 | 第10页 |
1.1.2 锌同位素分馏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3 锌同位素分析现状 | 第11页 |
1.1.4 锌同位素标准 | 第11-12页 |
1.1.5 锌同位素应用 | 第12-13页 |
1.1.6 同位素化学分离现状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1.3.1 锌同位素样品制备、分离及MC-ICP-MS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6页 |
1.3.2 快速分离方法的建立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仪器与试剂 | 第18-27页 |
2.1 ICP-MS简介 | 第18-22页 |
2.1.1 ICP-MS仪器原理及各部分介绍 | 第18-22页 |
2.2 MC-ICP-MS介绍 | 第22-23页 |
2.2.1 MC-ICP-MS结构 | 第22-23页 |
2.3 仪器分析误差与校正 | 第23-25页 |
2.4 本研究使用的仪器及试剂 | 第25-27页 |
2.4.1 仪器 | 第25页 |
2.4.2 试剂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地质样品中锌同位素分离及质谱测定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样品前处理 | 第27-31页 |
3.2.1 锌标准样品制备 | 第27-28页 |
3.2.2 全岩样品的溶解方法 | 第28页 |
3.2.3 空白流程实验 | 第28页 |
3.2.4 纯锌溶液淋洗实验 | 第28页 |
3.2.5 全岩样品分离实验 | 第28-31页 |
3.2.5.1 离子交换原理 | 第28-29页 |
3.2.5.2 离子交换分离过程 | 第29-31页 |
3.3 锌同位素MC-ICP-MS测试 | 第31-37页 |
3.3.1 仪器参数 | 第31-32页 |
3.3.2 进样方式 | 第32-33页 |
3.3.3 Zn同位素的酸度效应、浓度效应 | 第33-36页 |
3.3.3.1 酸度效应 | 第33-34页 |
3.3.3.2 浓度效应 | 第34-36页 |
3.3.4 锌同位素长期测试值 | 第36-37页 |
3.4 Zn对Cu测试中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1 Zn对Cu同位素比值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锌对铜浓度效应、酸度效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快速分离方法的开发与应用——以Cu、Sr、 Nd为例 | 第41-54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快速分离方法的建立——以Cu同位素为例 | 第41-47页 |
4.2.1 黄铜矿样品制备 | 第42页 |
4.2.2 铜同位素化学分离方法 | 第42-44页 |
4.2.3 氮气流速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4 清洗与平衡过程通入氮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快速分离方法应用——以Sr,Nd同位素为例 | 第47-53页 |
4.3.1 Sr、Nd样品处理及分离 | 第47-50页 |
4.3.2 Sr、Nd分离结果测试 | 第50-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