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概述 | 第16-32页 |
一、刑法解释概述 | 第16-17页 |
二、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概念之界定 | 第17-27页 |
(一)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 第18-23页 |
1. 刑法上的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探析 | 第18-22页 |
2. 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 第22-23页 |
(二) 形式解释的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三) 实质解释的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三、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内涵解析 | 第27-29页 |
(一) 形式解释的基本内涵 | 第27-28页 |
(二) 实质解释的基本内涵 | 第28-29页 |
四、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和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界分 | 第29-32页 |
(一) 形式解释与主观解释关系之厘清 | 第30页 |
(二) 实质解释与客观解释关系之厘清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刑法立场与价值目标 | 第32-38页 |
一、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刑法立场分析 | 第32-34页 |
(一) 形式解释的基本立场:形式主义刑法观 | 第32-33页 |
(二) 实质解释的基本立场:实质主义刑法观 | 第33-34页 |
(三) 形式主义刑法观与实质主义刑法观的关系 | 第34页 |
二、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价值分析 | 第34-38页 |
(一) 形式解释的价值目标:人权保障 | 第35-36页 |
1. 人权的基本内涵 | 第35-36页 |
2. 人权保障是形式解释的价值目标 | 第36页 |
(二) 实质解释的价值目标:秩序维护 | 第36-38页 |
1. 秩序的基本内涵 | 第36-37页 |
2. 秩序维护是实质解释的价值追求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分歧探究 | 第38-50页 |
一、域外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分歧 | 第38-41页 |
(一) 早期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理论分歧 | 第38-39页 |
(二) 当代意义上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理论分歧 | 第39-41页 |
二、本土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理论分歧 | 第41-50页 |
(一) 我国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 | 第41-42页 |
(二) 理论分歧之一: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哪个在前 | 第42-44页 |
(三) 理论分歧之二: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是否该支持 | 第44-45页 |
(四) 理论分歧之三:如何看待刑法漏洞,如何填补刑法漏洞 | 第45-46页 |
(五) 理论分歧之四: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对罪刑法定原则之贯彻 | 第46-50页 |
第四章 笔者之立场——二元刑法解释之提倡 | 第50-55页 |
一、形式解释、实质解释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 第50-53页 |
(一) 两大学派的曲解与误读 | 第50-52页 |
(二) 形式解释、实质解释的立场一致 | 第52-53页 |
二、刑法二元解释之提倡 | 第53-55页 |
(一) 以形式解释为基础 | 第53-54页 |
(二) 以实质解释为补充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