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农业产业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货币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货币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农业产业化概念及特征 | 第16-17页 |
2.1.2 货币政策概念和目标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0 货币政策理论 | 第18-20页 |
2.2.1 产业链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公共政策理论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货币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机理 | 第23-28页 |
3.1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3.2 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 | 第24-27页 |
3.2.1 货币政策支持加速农业产业化资本的形成 | 第25页 |
3.2.2 货币政策支持促使农业产业的集聚 | 第25页 |
3.2.3 货币政策支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 第25-26页 |
3.2.4 货币政策支持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阳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货币政策支持分析 | 第28-50页 |
4.1 阳江市“三农”总体运行情况 | 第28-32页 |
4.1.1 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 第28-30页 |
4.1.2 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 第30-31页 |
4.1.3 农民生活水平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4.2 货币政策作用于阳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 第32-38页 |
4.2.1 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中心支行支农现状 | 第32-33页 |
4.2.2 阳江农业产业链征信中心发展情况介绍 | 第33-34页 |
4.2.3 金融支持阳江市农业产业化情况 | 第34-36页 |
4.2.4 阳江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现状 | 第36-38页 |
4.3 货币政策支持阳江市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分析 | 第38-40页 |
4.3.1 羽威产业链总体情况 | 第38-39页 |
4.3.2 春丰糖业总体情况 | 第39-40页 |
4.3.3 羽威企业与春丰糖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 第40页 |
4.4 货币政策对阳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0-45页 |
4.4.1 选取指标及数据来源 | 第40-42页 |
4.4.2 实证分析 | 第42-45页 |
4.5 制约货币政策支持阳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4.5.1 金融供给总量不足,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 第45-47页 |
4.5.2 金融产品和工具功能单一 | 第47页 |
4.5.3 金融体系开发程度不足 | 第47页 |
4.5.4 缺少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支持导致供给总量不足 | 第47-48页 |
4.5.5 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情况信息掌握不全 | 第48页 |
4.5.6 贷款不良率上升较快,缺乏有效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阳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货币政策支持的措施 | 第50-56页 |
5.1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 第50-51页 |
5.1.1 制定有效信贷政策支持 | 第50页 |
5.1.2 综合运用各种公共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偏移 | 第50-51页 |
5.1.3 指导金融机构开创便民服务,优化贷款环节和手续 | 第51页 |
5.2 推动农业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 第51-53页 |
5.2.1 创新金融产品品种 | 第51页 |
5.2.2 创新担保方式 | 第51-52页 |
5.2.3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52页 |
5.2.4 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 第52-53页 |
5.3 转变经营理念,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 第53-54页 |
5.3.1 培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 | 第53页 |
5.3.2 积极打造“互联网+农业自主品牌” | 第53页 |
5.3.3 设立农村高科技投资基金 | 第53-54页 |
5.4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 | 第54-56页 |
5.4.1 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 第54页 |
5.4.2 探索“银保互动”,开展联合支持模式 | 第54-55页 |
5.4.3 政府或社会团体建立农业损失补偿机制 | 第55页 |
5.4.4 推动农业保险人才库建设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