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肇源南长47井区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0-12页
    0.4 取得的成果第12-13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3-16页
    1.1 地理概况第13页
    1.2 区域地质概况第13-15页
    1.3 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第15-16页
第二章 精细构造解释第16-26页
    2.1 地震资料前期评价第16-17页
    2.2 资料解释技术第17页
    2.3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第17-19页
    2.4 层位解释及反射波组特征第19-20页
        2.4.1 层位解释第19页
        2.4.2 各层反射波组特征第19-20页
    2.5 断层解释与组合第20-22页
    2.6 变速成图与精度分析第22-26页
第三章 构造解释成果第26-30页
    3.1 区域构造特征第26页
    3.2 断裂特征第26-30页
        3.2.1 断裂的剖面特征第26-27页
        3.2.2 断层平面特征第27页
        3.2.3 断裂期次划分第27-30页
第四章 储层预测及成果第30-46页
    4.1 区域沉积背景第30页
    4.2 精细的储层标定第30-32页
    4.3 储层物性定性分析第32-35页
        4.3.1 扶余油层典型测井微相特征第32-34页
        4.3.2 多属性体沉积特征识别技术第34-35页
    4.4 基于地震反演的储层预测第35-43页
        4.4.1 技术实施第36-39页
        4.4.2 反演方法的试验及优选第39-43页
    4.5 砂岩、有效厚度平面预测第43-46页
第五章 综合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第46-57页
    5.1 成藏条件分析第46-48页
        5.1.1 生油条件第46页
        5.1.2 储集条件第46页
        5.1.3 盖层条件第46-47页
        5.1.4 圈闭条件第47页
        5.1.5 运移条件第47-48页
    5.2 成藏模式及油藏类型第48-49页
        5.2.1 扶余油层成藏模式第48-49页
        5.2.2 扶余油层油藏类型第49页
    5.3 油藏控制因素及各区带成藏特点第49-53页
        5.3.1 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49页
        5.3.2 各区带扶余油层成藏特点第49-53页
    5.4 有利区块优选与评价第53-57页
        5.4.1 有利区块优选原则第53-54页
        5.4.2 区块优选及分类评价第54-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态耦合传热系统的模糊反演
下一篇:铝板热连轧乳化液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