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5.1 研究的创新 | 第13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2.1.1 社会资本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2 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15-16页 |
2.2 乡村治理的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2.2.1 从“治理”到“乡村治理” | 第16-17页 |
2.2.2 国外乡村治理实践经验 | 第17-18页 |
2.2.3 国内乡村治理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 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的关联研究 | 第19-22页 |
3 问卷设计与样本采集 | 第22-29页 |
3.1 研究地点的选择 | 第22页 |
3.2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2-23页 |
3.3 问卷的基本结构 | 第23-24页 |
3.4 问卷项的选取和描述 | 第24-27页 |
3.4.1 乡村治理问题的指标设计 | 第24-25页 |
3.4.2 社会资本存量的指标设计 | 第25-27页 |
3.5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检验 | 第27-29页 |
4 S村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和社会资本现状 | 第29-40页 |
4.1 S村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4.1.1 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 第29-31页 |
4.1.2 乡村治理秩序失衡 | 第31-33页 |
4.1.3 村民自治效果落后 | 第33-35页 |
4.2 S村社会资本现状 | 第35-40页 |
4.2.1 社会网络现状 | 第35-36页 |
4.2.2 社会信任现状 | 第36-38页 |
4.2.3 社会规范现状 | 第38-40页 |
5 社会资本视角下S村乡村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8页 |
5.1 社会网络下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5.1.1 人际网络松散下的社会保障网络断裂 | 第40-41页 |
5.1.2 社团网络匮乏下的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 第41-43页 |
5.2 社会信任下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5.2.1 人际信任弱化下的生产生活秩序的紊乱 | 第43-44页 |
5.2.2 政治信任低下的村民公共参与冷漠 | 第44-45页 |
5.3 社会规范下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5.3.1 村规民约约束力下降加速乡村道德滑坡 | 第45-46页 |
5.3.2 村规民约内容的失当增加乡村纠纷 | 第46-48页 |
6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乡村治理对策建议 | 第48-52页 |
6.1 引导精英回流,培育社会组织,重构乡村网络 | 第48-49页 |
6.1.1 引导精英回流,强化乡村网络 | 第48页 |
6.1.2 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加密乡村网络 | 第48-49页 |
6.2 完善乡村信用制度,提高各级组织公信力,提升社会信任 | 第49-50页 |
6.2.1 加强合作和诚信教育,提升人际信任 | 第49-50页 |
6.2.2 规范治理行为,提升政治信任 | 第50页 |
6.3 加强制度安排,强化村规民约作用,完善社会规范 | 第50-52页 |
6.3.1 完善沟通机制,解决村民诉求 | 第50-51页 |
6.3.2 规范村规民约,发挥调节作用 | 第51-52页 |
7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
B. 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