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22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21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21-22页 |
| 一、去甲基化状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 第22-55页 |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2-43页 |
| 1.1.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 1.1.2 研究方法 | 第25-43页 |
| 1.2 结果 | 第43-51页 |
| 1.2.1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统计结果 | 第43-45页 |
| 1.2.2 甲状腺乳头状癌 5hmC羟甲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45-46页 |
| 1.2.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与 5hmC染色结果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 1.2.4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 第47页 |
| 1.2.5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 1.2.6 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组DNA的羟甲基化状态明显改变 | 第48-49页 |
| 1.2.7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ET3表达明显升高 | 第49-51页 |
| 1.3 讨论 | 第51-54页 |
| 1.4 小结 | 第54-55页 |
| 二、TET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 第55-79页 |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55-64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55-57页 |
| 2.1.2 研究方法 | 第57-64页 |
| 2.2 结果 | 第64-75页 |
| 2.2.1 验证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BRAF突变 | 第64-65页 |
| 2.2.2 小分子干扰RNA抑制TET3在B-CPAP细胞中的表达 | 第65-66页 |
| 2.2.3 抑制TET3的表达可明显降低B-CPAP细胞中羟甲基化水平 | 第66-67页 |
| 2.2.4 抑制TET3表达显著降低B-CPA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第67-70页 |
| 2.2.5 小分子干扰RNA抑制TET3在TPC-1 细胞中的表达 | 第70-71页 |
| 2.2.6 抑制TET3的表达可显著降低TPC-1 细胞中羟甲基化水平 | 第71-72页 |
| 2.2.7 抑制TET3表达可显著降低TPC-1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第72-75页 |
| 2.3 讨论 | 第75-78页 |
| 2.4 小结 | 第78-79页 |
| 三、去甲基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 第79-95页 |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79-83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 3.1.2 实验方法 | 第79-83页 |
| 3.2 结果 | 第83-91页 |
| 3.2.1 CRISPR/Cas9能有效降低TPC-1 中TET3的表达水平 | 第83-84页 |
| 3.2.2 敲除TET3后过表达BRAF可恢复TPC-1 细胞功能 | 第84-87页 |
| 3.2.3 敲除TET3后过表达BRAF可恢复B-CPAP细胞功能 | 第87-89页 |
| 3.2.4 羟甲基化酶TET3通过与BRAF基因启动子区结合发挥作用 | 第89-91页 |
| 3.3 讨论 | 第91-94页 |
| 3.4 小结 | 第94-95页 |
| 全文结论 | 第95-99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2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4-125页 |
| 综述 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 | 第125-143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32-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5页 |